第十八章 天津橋上一張紙(一)(1 / 2)

玩唐 午後方晴 8123 字 2個月前

圭畫不懂得其中道理,但他也害怕李裹兒動了胎毒

李裹兒躺在床上將王畫手拉住說:“二郎,不用急,我沒有事,但有些話你要聽我說。我知道,那天武崇來了,我因為嫉妒沒有維護你是錯了。也知道你向我說了其中的難處,可我依然沒有聽你的話,是錯了。但二郎,你可曾想過,這幾年來你一直對我勾劃出一個美好的未來,說我們最後可以走在一起。這一等幾年過去了?你知道嗎?在滑州汴州那些天是我最開心的時刻。每天可以跟在你身邊,看你寫字,看你作畫,看你辦事,還可以聽你講故事,以及你親手做出或者指導彆人做出的那些美好事物

這一番話使得王畫眼神柔軟起來。

“其實隻要能名正言順地陪伴你的左右,我真的很開心。雖然我知道還是很難,橫在我們麵前有兩座大山。讓父皇準婚,可是我已經下嫁出去,如何準婚,以及你與小郡主的婚約。但那時候小郡主失蹤了大半年。生還的希望很緲茫。

也許我這樣說你認為我心地不好,可我還是要說,當時我心裡卻有一個想法,因為小郡主的遇難,等於去掉了我們之間的一座最大的大山。還有李紅、沐孜李,我知道那兩個多月,我幾乎將二郎霸占了,你們不開心。但你們這兩個丫頭可曾想過,我與二郎能有這機會,公開相處在一起,能有多少時間,但你們卻能時時刻刻地陪在二郎的左右。為什麼不能讓我一下?而對我仇恨。相助小郡主?”

看來這幾天,她還真的想了不少。

李紅與沐放李對她是先入為主,自始至終隻有害怕的想法,都沒有想過這一點。

被李裹兒一問,兩個人都不能回答。

“二郎,那天看到你的學生夏開與阮家的小娘子成親,我心裡多麼豔羨,好想與你名正言順地象他們那樣。有情人終於眷屬。可又聽到了小郡主回來了,那時你對我說,我的叔王因為大母不再掌權,不會提出親事了。我心中才稍稍安定下來。可你網回到洛陽,相王就讓九妹對你說,要求完婚。你說我心裡麵會怎麼樣想?為了你我能在一起,我期盼了多少年?但你與九妹完婚後,我們還能有機會完婚麼?雖然我失了方寸,也做錯了事情,但二郎,你要明白我的心。”

李裹兒一口氣將憋在她心中的話說完了,然後幽幽地哭泣起來。

王畫遞過來一個手帕,在她的眼角輕輕地拭去了她的淚花,一如以往地動作那麼地溫柔。作為她的立場。有這些想法,算是很正常的。畢竟等了這麼多年,王畫很苦,她同樣很苦。

但他還是說:“裹兒,我首先問你一句,欲速則不達,這個道理你懂不懂?而且我們的力量很就是將你潛在的皇上對你的喜歡加上去,我們又有什麼力量,而所圖謀者大。雖然明麵上他們拿我無可奈何,但暗處呢?前些天他們調動的是十個刺客,如果將他們激怒了,調動的是一百個刺客,結果會是如何呢?”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而且李裹兒也知道,如果他們在一起,真正的敵人不是五王,不是相王,第一個就是武三思,隻有將武三思真正擊垮,殺死武崇。讓李裹兒成為寡婦,王畫才能求親。以武三思的力量調動一百個刺客不是沒有這個能力的。當然,不將他逼到急處,他未必會這樣做,調動的人數越多,就會越有漏洞。王畫查詛咒案與寶藏案就是因為參加的人數太多了,所以找出線索,最後理出來真凶的。

但狗急了還要跳牆,況且是武三思。

“再說,我知道你心裡麵擔心,所以那天晚上將你喊進書房勸解,第二天又當著小郡主的麵,暗示依然說出承認我對你的許諾。以前我也多次對你說法,一對相愛的人之間,必須要信任對方。但你是怎麼做的?以後我努力想使你成為王家的正妻,這個王家將來的一半要你掌控,我在前麵做事能不能安心,全在你一念之間。作為一家之主,你要學會寬容大度。但你呢?你是怎麼做的?不錯,你身份高貴,是一個堂堂的公主,而且還是皇上最寵愛的公主。但裹兒,我喜歡的是你這個人,與你這個公主一點關係也沒有。也許彆的人因為你這個身份對你巴結,對你諂媚。但相反,你這個公主身份讓我還感到頭痛。上皇讓你與武崇成親,正是你這個公主身份,想借著這個聯姻拉近武家與你家的關係。如果你不是公主,連這場親事都不會發生。我們何必走得如此艱難?如果你現在還在認為你是一個公主,還將它擺在我的愛人之前,那我隻好放棄了。”

這才是問題真正的根源。

如果李裹兒不是一個公主,她能這麼驕傲,甚至有點跋扈麼?

當然,王畫也不指望自己一句話將她勸服。如果她忘記自己是一個公主身份,放下身架,他都不擔心她以後的安危了。

李裹兒聽了,停下來哭泣,苦思了好一會兒,看到大夫進來了,她從床上爬了起來說:“我沒有事了。”

然後就帶著侍衛離開王家。

什麼話也沒有留下來,卻將王畫都弄得成了一頭霧水。不但什麼話沒有留下來,當天晚上,她也沒有來王家。不過王家立即將門修好,再次關上了。

到了第二天,找硯石的

一個有好有壞的消息。前往幽州尋找烏金硯的人依然也沒有。但順帶著找到了許多易硯石。易硯很好找,史料有明確記載,易硯始於春秋時代的燕國,曆史很悠久,但因為工藝技術等原因,一直沒有人重視。直到唐朝晚年,易州奚超父子繼承鬆煙製墨技藝,並在易水河畔津水峪創製了易水硯。後來奚子因受到李煜賞識,移居欽州,又成為欽硯的開山祖。但也因此,易硯開始揚名。

易硯最大的特點就是容易發墨,石質本身細膩如脂,光潤如玉,而且顏色多樣,有藍灰色或帶有紫、碧、黑、灰等顏色的水成岩,有的石料上還生著天然的碧綠色、淡黃色或白色的斑紋或“石眼質地又軟,便於雕刻。所以現在看到的易硯圖案花紋都很精美。這麼容易雕匆的硯石,如果工匠再不在上麵下功夫,真成了吃乾飯的。

所以一度被人稱為南端北易。不過與端硯相比,易硯還是上不了台麵,主要它有一個最大的弊病,也正因為它的質軟,磨墨時容易落墨。一個高檔的硯台,是容不得半點瑕疵的。因此它雖然薄有名氣,但還與端硯等四大名硯地位相差很遠。

但是對於烏金硯,許多人認為它就是易硯,並且提出了易硯命名時間不長,曆史是用了燕畿烏金硯這個名字的說法。這是錯誤的認識,烏金硯的質地顏色與易硯有很大的區彆。兩者沒有辦法將它們混淆。但因為烏金硯原料少,有可能很早就滅絕了,所以後人對它的準確地址做了許多猜測。有的居然提出它認為是在南京燕子礬的梅山這個荒謬的說法。古玩大師趙汝珍因為無法斷定它的地址,隻好在書中說了一句,燕畿之梅山產石如烏金小所以叫烏金硯。亦有金星,製硯甚佳,故頗貴重。惟佳者甚少,是以不聞於世也。

另一個人清朝唐鈞著《文房肆考圖說》。在介紹“各處硯產。時寫道:“北京,燕畿梅山,產石如烏金,亦有金星,頗貴重也。”這個說法更為可靠一點。但時間橫跨了一千多年,地名地形多有所改變。究竟這個梅山在哪裡?唐朝又叫什麼山?無法考證了。但有一點,正如趙汝珍所說,因為石料少,在清朝出現斷源,本身梅山又很所以曆史沒有明確的記載,這也成了一個曆史之謎。

王畫派人到幽州也不過是碰一下運氣。但吩咐了如果找不到這個梅山,立即轉移到易州。這是最好辦的,地名是根據曆史記載用的唐朝地名,因此地址準確無誤。不但找到了,而且帶來了許多石料。不過烏金硯對王畫來說,就象他找青花料一樣,還是可望不可及的事。雖然現在烏金硯有可能沒有一人開采過。

但這些石頭得來不容易,王畫還是請來工匠,教導他們看了這些硯石的材質、形狀與顏色,還有石頭本身的石眼、石膽與花紋,以備俏色,增加硯台的觀賞性。

正在這時候,三鳳說道:“二哥不好了,你快出去看看吧

說著推著王畫的輪椅,將他推到客廳中。

今天李裹兒沒有來,但她讓手下的宮女來了。知道王畫將大門關上了,她有沒有理解王畫的心意不得而知,但將王畫的軟硬兼逼學來了。既然喊門不應,又讓宮女帶著侍衛將撞木扛來。

王家的下人一看不行啊,昨天門撞壞了,費了老大的勁才將它修好,不能又讓它被撞壞了,隻好將門打開。宮女帶著一大群貌美如花的女子湧進了王家。王畫來到客廳時,客廳正是一片鶯歌燕舞,一大群美麗的少女擠在客廳,王迤夫婦都看得眼直了,腦門上都流下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