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開始(1 / 2)

玩唐 午後方晴 4349 字 2個月前

鞏縣境內大多數是山區或者丘陵地形,可現在卻是唐朝一個有名的地方。。。

第一就是瓷業。

唐朝著名的燒瓷地方有邢窯、鞏窯、定窯、渾源窯、銅川窯、長沙窯、越窯、壽州窯、洪州窯、邛窯。古代說陶瓷,嚴格來說,瓷和陶是兩種概念。瓷這個字創造於漢朝,指上過釉的陶器。但隻有到了唐朝以後,燒出高溫瓷,瓷器方始成功。

但唐瓷因為工藝粗糙,在曆史上地位並不高,到了宋朝後,瓷器才開始大成,明清才達到巔峰。至於收藏界最貴的元青花,並不是它工藝最好,而是元青花存貨少,價格才炒作起來。其實元青花質量工藝不如明青花,更不如清青花。

鞏窯也就是王畫的家鄉鞏縣的磁窯,現在開始已經出現燒製碗、壺、瓶、枕、罐一些白瓷產品。但現在這種白瓷工藝粗鄙,從外麵看,大多采取內滿釉、外半釉,光澤度是燒了出來,可細細看去,在釉麵上卻能找到一些黑色的小棕點,讓人感到美中不足。如果將它打開,大多是米黃色胎,質地粗糙,肉眼就可以在內腹壁看到許多大氣泡。

這種瓷器,在可以稱上大師級彆的燒瓷專家王畫眼裡不值得一提。可現代的瓷器比起以前,上釉已經很均勻,瓷化程度也非常高。也因為這一點,瓷器悄無聲息地開始在民間普及起來。

鞏縣另一個出產就是最有名的唐三彩!

唐朝三大唐三彩產地,長安、洛陽、揚州,而洛陽就是指鞏縣的。準確來說,鞏窯主要集中在王畫的家鄉,天陵山、黃治河一帶。對於唐三彩,人們也常有兩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大多數將它當作一個高貴的的藝術品。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認識,它是一種冥器,也就是相當於紙錢、花圈的之類的東西。這時候還沒有燒紙錢花圈的說法,就用唐三彩來陪葬,相當於燒紙錢。因此,如果那個官員家中將唐三彩放在櫃子裡,或者書桌上,會讓人恥笑的。

唐三彩出現,也因為唐朝陶瓷業飛躍發展,加上貞觀之治後,國力強盛、百業俱興,奢侈之風興起,於是厚葬的風氣也跟著興了起來。到了武則天手裡,唐三彩技術正式達到了巔峰。雖然朝廷禁止浮誇風,規定官員多少品級,陪葬多少件東西。可不管用,每次都是嚴重超過規定數量。這種風氣也助長了唐三彩的興盛。

第二個誤區,許多人認為它工藝十分發達。其實這種發達隻是相當於唐朝,它隻是一種陶,連瓷都稱不上。它的可貴之處,在於色彩豔麗,在於造型,因此它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並沒有工藝價值。後人很容易就偽造出來假三彩,隻是那種曆史滄桑感偽造不出來罷了。

但是王畫還是喜歡看窯工燒三彩,他不是看窯工們打胎上釉,而是看窯工用刀子刻出各種精致的造型,以及用筆“開臉”。每一次看到後,如果不是怕彆人說他妖異,他都想親自上去試試。隻是窯主也不會讓他這樣做的。

一件唐三彩先選擇土,打胎,造型,高溫燒胎後冷卻,配釉低溫重燒,至於人物,頭部是不上釉的,而等釉燒出來後,再畫眉、點唇、畫頭發。這個過程就叫“開臉”。

直到此時,一件完整的唐三彩才算是完成了,然後運往各地,作為陪葬品,再次進入地下。

車輪“吱吱啞啞”地響著,這幾輛牛車都是運送鞏縣的陶瓷進入洛陽的。

王畫就是搭乘其中一輛,跟隨他們一道進入洛陽城。

鞏縣離洛陽並不遠,可因為牛車負重而行,到了洛陽,都到了第二天,而且天色都晚了。

當王畫找了一家客棧住下時,洛陽城已是一片燈火通明。但也隻是一些客棧酒樓妓院在營業,至於純種的商業交易已經停業。唐朝的商業模式以坊為主,白天營業,夜晚休息。“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

但在南方這條法令要鬆馳得多,後來就連長安洛陽這樣的都城,上半夜同樣也有商人營業。同時,商人一開始地位很是低賤,這也與李世民糾正隋朝奢侈的風氣有關。可後來商人的地位逐漸提高,就連一些世家子弟官員士大夫都主動參預商業活動。特彆是陳少遊三總大藩,通過貿易,累積財富巨億萬。

這時候唐朝經過幾十年的休生養息,人們的思想觀念正在轉型期,商人地位逐漸提高。象鞏縣的杜家於家以及他自己的王家,算起來也是小士族,可還是主要通過商業來謀取財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