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殺豬菜席麵(1 / 2)

《世景如嫿》全本免費閱讀

小年前,村裡開始分糧,分糧好過年。

南方小年比北方小年要晚一天,入鄉隨俗,我選擇過北方小年。

張淑英主任一大早就跟我說,今天要分糧,還會分肉。

我疑惑,如果村裡會分肉,為什麼知青院吃肉還要跟我換?

張淑英主任跟我一起,有多少食材她也是知道的,我勻肉給知青院的事情她也是知道的,自然也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就小聲跟我解釋:“知青的工分都是不一樣的,有點賺的多點,有的賺的少點,他們大多數平時吃飯都是大鍋飯,但總不能賺的多的去補貼賺的少的。知青本來也不怎麼能乾,一年到頭好多人賺的將將夠吃,哪有多少多餘的去吃肉呀,所以就過年的時候湊一湊,大家一起吃一頓。實際上賺的多的,人家肯定也會另外想辦法吃點好的。”

所以才有的知青在村民那邊吃,他們有時候不是搭夥,是知青請村民幫著做好飯的。

當然其中也有的知青,賺的夠,但和大家一起吃,都是各有各的原因。

比如嚴知青和蘇知青,嚴知青是個很務實的人,雖然剛下鄉的時候他賺不了滿工分,但這麼多年的鍛煉,他作為管理,肯定要以身作則,所以他是拿滿工分的,而且他也會一些彆的方式賺取補貼,比如他也是知識分子,他會寫稿,經常給一些報刊寄稿,稿費雖然不算多,也是個進項,而且嚴知青家裡是做木工的,他也會做些木工補貼。

蘇知青雖然拿不到滿工分,七八個工分也是可以的,再加上她會做刺繡,也會做衣服,手藝還不錯,閒暇的時候會幫其他手工不好的知青或是去村裡接點活,因為隔壁民勝有製衣廠,手藝好點的村民要麼被招進廠了,要麼也會接製衣廠的活兒,一般不會花時間給其他人做,手藝不好的人家需要做的時候,自然就會找知青院的人做,既便宜又方便,而且知青院的姑娘們都是城裡來的,眼光比較好,做出來的東西比彆人好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