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夏》全本免費閱讀
漁船在大海中航行,船身激起浪花。
過了好半天,蘇南枝才平複下來,問道:“我們去哪?”
她努力放平聲線,想要聽起來同往常一般,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帶著一絲顫抖,是心跳加速的證明。
海浪聲和電動機的聲音太大,再加上兩人之間還有一段距離,陳歲桉提高音量,朝她喊:“去看貽貝苗下水。”
他把船往新增的那片養殖海域開。
“船上裝的都是已經包好的魚苗,等固定好浮筏就可以下水了。”
陳歲桉把船停在不遠處,指著最近的一艘漁船給蘇南枝解說。
海麵上每隔幾米就停著一艘漁船,漁船上堆滿了小山高的貽貝苗,甚至難以找到落腳的空隙。漁民們穿著藍色雨衣,站在船舷上。
蘇南枝看著就頭皮發麻,感覺下一秒就要掉下去了,又往船中央坐了點,關切地說:“他們這樣好危險。”
陳歲桉笑笑,笑容裡充滿苦澀,滿是對於生活的無奈,沒有她的回答,準確地說,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靠海吃海,遠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從來都不是人類馴服大自然,而是人類在無數次視頻後,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慢慢適應大自然,找到生存之道。
眼下的危險係數,遠不及出海捕魚。
以前出海捕魚,沒有高科技加持,全靠漁民們交流經驗,遇到極端天氣,便是在和死神賽跑。如今情況雖有好轉,但危險並未全部消失,依然可能遇到突發狀況。
陳歲桉看著她眼裡滿是擔憂,有些不忍,害怕自己的沉默讓她證實她的猜測,不想她擔心,過了幾分鐘,還是決定回應她。
他裝出一副輕鬆的樣子,雲淡風輕地補充了一句,“沒事,船上有救生圈。”
想要用玩笑來緩解她的擔心。
“你還有心情開玩笑。”
蘇南枝不滿地瞪他一眼,但聽他這麼一說,確實安心不少。
想著陳歲桉的平衡感也很好,再加上有配套的安全措施,可能對他們來說,這種事情也不算特彆危險。
一艘漁船上一般兩個人。
首先先將粗繩綁在漁船上,同時也能借此固定漁船,而後將浮球係在粗繩上,最後將包滿貽貝苗的纖維布繩吊掛在浮球上,在重力作用下,貽貝繩沉入海底,與海水充分接觸,吸收養分,而浮標則因為浮力浮在水麵,作為標記,方便漁民捕撈。
“有沒有覺得今天看的繩子和我們那天看的有些不一樣?”
他偏過頭,和她說話,眼神裡帶著些難以察覺的期待。
蘇南枝盯著海麵,仔細觀察,心裡也沒個準確答案,好半天才答:“浮標顏色不一樣?”
語氣裡透露著不自信。
在她的記憶中,那天的浮標好像是白色的,今天的是是藍色,但隻是顏色區彆的話,這個答案連她都覺得沒什麼說服力。
陳歲桉得有多無聊,才能問出這麼沒技術含量的問題。
“算答對了一半吧。”陳歲桉沒繼續為難她,知道這個答案已經是她的極限了,直接給出正確答案,“那天的白色浮標其實是泡沫,今天的藍色浮子則是空心充氣的塑料球。”
聽完他的話,蘇南枝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原來這裡麵還有這麼多學問。
雖然她沒回答出來,但陳歲桉主打鼓勵式教育,不忘誇她:“不錯,還記得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