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王走到她身側道:“小夭,你可知我為何會將王位禪讓於瑲玹?”
小夭搖頭。
軒轅王道:“你可還記得當年我在澤州問瑲玹和德岩的問題?”
小夭回道:“記得。當時外爺讓哥哥和德岩舅舅回答如何治理中原的問題,當時我們並不知道外爺是如何打算的,心中都十分驚恐。”
軒轅王淺笑道:“那時你們都還小,對於未知的危險心存恐懼,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瑲玹的應對卻讓我十分滿意,他平穩有序,回答條理清晰,讓我甚感安慰。”
小夭問道:“外爺就是憑那次的哥哥和舅舅的回答,確定王位繼承的,對嗎?”
軒轅王頷首道,“正是。”說著,他娓娓道來,“雖然我一直對瑲玹不管不顧,但他畢竟是我和你外祖母唯一的孫子,是軒轅氏嫡係一脈的唯一繼承人,若論傳承,自然是要落到他的頭上。但若他的表現不能讓我滿意,我也終會將他舍棄。”
小夭不禁為瑲玹捏了一把汗,幸而他步步為營,不曾有半分差錯。如今看來,瑲玹得到王位也並非全靠運氣。
想到這裡,小夭也不禁感歎道:“而今聽外爺這麼一說,我也終於是明白了。哥哥當日說,止戰之殤,源於殺伐果斷,我原本以為這是他用來奉承外爺所言,但如今看來,也定然是他心中所想。”
軒轅王眼中露出欣賞之色,“不錯。我當時也是為他這句所觸動,能發出此言,就說明他不僅有仁善之心,也有殺伐之決。”說完,他看著窗外幽幽歎氣,“他不僅像你外祖母,也很像我。”
“一個帝王,若隻顧眼前,而看不到長遠,那他的國運也定然不會昌盛。瑲玹心懷天下,而不僅僅局限於眼前的疆域,他能想到未來,而不僅僅是眼前的局勢。”
小夭又想到當年瑲玹說的,行天下令。原來他那時便已惦記上了高辛,他要的不僅僅是軒轅。
軒轅王又歎道:“這一點,德岩遠不及他。”
小夭讚同點頭。德岩想到的隻是如何哄著那些軒轅氏族為他效命,根本看不到更多的局勢。
軒轅王又看向小夭道:“少昊此人,心機深重,卻不見得沒有情義。他之所以將你剔出高辛王室,想來也是預見與軒轅遲早會有一戰,避免你為難。”
小夭心中更加難受,她道:“父王對我從來關愛,即便為天下所指也毅然維護著我。是我主動提出要退出高辛族譜,求父王收回我王姬榮耀。如今看來,倒也算是沒有讓父王為難。”
軒轅王眼中滿是欣慰,“小夭,你雖流落民間,卻從未失我王室尊嚴,這一點,你做得比瑲玹還要好。”
小夭雖有欣喜,卻並不覺得開心。
軒轅王轉身,坐到案前,“小夭,你如今有何打算?”
小夭隨著軒轅王落座,“我如今隻想做好眼前事,編纂好《本草經注》,其他的,還未考慮。”
軒轅王道:“你若有心,便去勸勸阿念。”
小夭聞言,抬起頭來,“為何?”
軒轅王歎息道:“阿念本就心係瑲玹,如今高辛同軒轅紛爭四起,阿念夾雜其中,定然難以為繼。她性格潑辣,容易走上極端,你不如抽空去看看她,以示勸慰。”
小夭頓時提起精神,扒在案上問道,“可以嗎?哥哥會放我出去嗎?”
軒轅王道:“有何不可?難不成他還會怕你背叛他不成?”
小夭連忙搖頭,“我絕不會背叛哥哥。”
軒轅王承諾道:“有你這句話,我便安心了。我會同瑲玹商議,暗中放你回高辛,同時安排人手,護你周全。但你要謹記,見了阿念,切不可逗留太久,被人發現,於你、於阿念都沒有好處。”
小夭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