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你這套武功倒是跟《不死印法》、《幻魔身法》有些類似。”
“大師好眼力,小僧也聽說《不死印法》是魔門功法變異出來的幻術,曾暗地裡猜想,這應是魔門秘傳和佛門義理為源,創出的極為高深的武功。”
智慧大師緊緊盯著席正先,一邊感知其缺憾或錯漏之處,一邊說道:
“當真是一道通,百道明,石之軒的《不死印法》正合魔門花間派與補天道兩派秘傳,以佛學義理中,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間的高深思想作為理論依據,又經過無數次生死之際的戰鬥,所形成的一套高深的武功。”
席正先像是不知智慧大師對自己的查探,漫不經心的道:
“小僧三十歲以前,自詡貫通了諸多佛家經典,二十多年以來,嘉祥大師、帝心尊者、道信大師都先後來了天台宗,還宣講了自身的佛法,我便從中總結出你們的義理。”
“在小僧看來,無論是嘉祥大師說的真俗二諦,八不中道,大師你講的一念三千,三諦圓融,還是帝心尊者以法界緣起,喻世間法,或是道信大師闡發的一行三昧之說。”
“其主旨均深受般若空觀與龍樹中道論的影響,宣說緣起性空之學。”
“以現實世界的萬象萬法儘為虛妄,唯有法性真如為真實不二法門。”
他語氣一頓,笑嗬嗬的繼續道:
“正是深刻的悟到諸多佛家義理,二十七歲那年,以音入道,直抵大宗師之境,小僧一身的武學根基可用《金剛經》的六如偈囊括。”
不等席正先說下去,智慧大師便開口講述: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席正先神色平和:
“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世間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地不可琢磨,無常變幻。
“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地快速變化,我們要無時不刻地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我們本來解脫自在的本性。”
他朗聲道:
“一切造作都在成、住、壞、空的規律裡,所以,世間法又稱為有漏法,又稱為有為法,是以小僧周身既圓足又有缺憾,似處處圓,又似處處漏。”
“敢問大師,可尋到小僧氣機缺憾之處?”
智慧大師默然半響,道:
“無常,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哈哈哈,大師,你黔驢技窮矣。”席正先遙指智慧大師:
“你可知小僧而立之年後,一朝得悟,便半步突破至天人合一之境,而今終是徹底踏入此境。”
“現在小僧對佛學領悟比大師深,武功比大師高,那還是由小僧告訴大師何謂苦海。”
席正先忽地乍現在智慧大師麵前,並指為劍,點其心脈處,再道:
“苦海即是人間,若是想回頭,唯有一死耳。”
智慧大師正以為在劫難逃之際,卻發現自己彆說身死,貌似連重創也無。
“武功就是這般神奇,哪怕催毀了你臟腑,可有我的一股真氣護住你心脈,一時半刻還真死不了,那麼......留給大師的時間不多了。”
隨智慧大師愣神之時,席正先身形逐漸轉淡,聲音也開始顯得悠遠空靈。
“請大師以命作拜帖,恭迎小僧入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