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公公傳好聖旨,笑著將聖旨交給李延寧,又誇獎了幾句,將皇帝賞賜的五百兩銀子和牌匾贈予李青鶴父子,父子倆再次拜謝皇帝。
李青鶴和李延寧鄭重地接過“父慈子孝”的牌匾,他們都知道,從今以後李家在秀越縣不會再是誰都能踩一腳的人家了。
傳旨隊伍走了以後,千山村陷入一片欣喜之中,自己的村子出了被皇帝賞賜的人家,那就是皇恩庇護的地方。自此後千山村就能揚名秀越縣了,以後各家的嫁娶都能跟著沾光。
村民們都不遺餘力地幫李家忙著祭祖事宜。眾人再去千霧山,不由得想起上次李延寧考童生時祖墳冒青煙的事。
再想到才過去半年多時間,李延寧就發明脫穀機得到皇帝的嘉獎,這是多大的榮耀,難道真如風水先生說的李延寧以後會平步青雲?村民們想到這對李家更客氣了,對李延寧更是恭敬。
李青鶴和李青鬆將“父慈子孝”的牌匾掛在正廳牆壁的正中間,連同李延寧考上童生的捷報也裱起來一起掛上。
與李家一片欣喜熱鬨的氛圍不同,老李家各個麵色鐵青。李青平氣得將茶杯摔碎“好你個李青鬆!也不知道怎麼做到的,一夜之間變出幾百台脫穀機,還能運到府城去賣!咱們的工匠連圖紙還沒仿照出來!”
李偉也憤憤不平“他們明顯就是防著我們!”
張氏問“現在皇帝一賞賜,
所有人都知道脫穀機是李延寧發明的,咱們還能賣嗎?”
李青平道“為什麼不能賣?不能明著賣,咱們還不能暗著賣嗎?”隻要價格夠低,誰不知道來買?
此時李大慶後悔極了,早知道就不該那麼早分家,否則受賞賜就是他老李家。有了皇帝的賞賜,又有青榆這個秀才兒子和十三歲的案首孫子,他就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族長,到那時候李氏一族就他說了算!
李大慶越想越悔恨,看張氏越發不順眼。
張氏攪著手絹,嫉妒得牙癢癢。李延寧從小就是一個瘦弱小兒,掉進河裡怎麼沒把他淹死,現在搞出這麼多事情,還不能把他怎麼樣,真憋屈。
現在他們夫妻都不敢出門,一碰到認識的村民就會被調侃幾句。一些與他們不對付的村民更是冷嘲熱諷,明裡暗裡嘲笑他們有眼不識泰山,錯把明珠當魚目。
總之,這段時間李家有多風光喜悅,老李家就有多憋屈嫉妒。
李青平和李偉還想仿照衣櫃的賣法,可之前衣櫃是李青鶴一個人做,費時費力。這次是流水線生產,不僅速度快,質量有保證,價格也低了。李青平按照舊法很快栽了跟頭,因為價格打不下來,鐵釘也貴極了。
李青鬆跟鐵器鋪簽了獨家約,量大價格自然優惠些,而李青平定的少,價格自然貴。
最終李青平的仿照品脫穀機不但生產速度慢,一台脫穀機單成本價就要接近李青鬆賣的價格,且農忙季節已過,剩下的那幾台隻能低價賣出去保成本。
忙了一個多月,還沒賺到錢,可把老李家氣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