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讓他們出去等,一刻鐘後,管家出來宣布名單,李延寧兄弟三人皆入選,另還有兩名孩子。
三位父親高興極了。李延寧也鬆了口氣,終於可以啟蒙了。李延峰也高興,以後可以和寧弟一起上學啦。隻要胡萬裡不高興,他不喜歡讀書,每天看哥哥一回家就捧著書背誦,他就頭疼。
回家路上,按夫子交代的,去書肆買了一本兒童啟蒙書籍,一套最普通的筆墨紙硯,紙還隻買了半刀,一兩銀子已經花出去了。
這半年來,家裡的食肆都有進項,李青鶴買起來倒是不心疼。
回去路上,兩兄弟還在商量束脩的事。魏夫子這裡,幼童啟蒙第一年束脩是一兩銀子加一條乾瘦肉條即可。
第二年和第三年則是一兩半銀子和一條乾瘦肉條。一般讀了三年,認了大部分的字,學會算數後,有些人家就會退學回去學習家裡的手藝繼承店鋪,這在西市和南街上最常見的。而有資質且家裡支持繼續讀書的,進親傳班,每年束脩二兩銀子。
李青鶴希望李延寧能學下去,兒子這麼聰明,一定能學有所成。他會供到兒子學不下去為止,不會讓他去當泥腿子。
李青鬆倒是沒有這麼大的期盼。李青榆從小也聰明機靈,否則李大慶也不會送他去讀書。可讀了十幾年,連童生都考不上,媳婦也不娶。自己兒子老實話又少,考科舉估計難,隻希望他多認些字,學會算數,以後在鎮上當個掌櫃或者賬房先生就很好,再不濟也可以回鎮上繼承食肆。
李青鬆對李延寧倒是抱有希望,這侄子小小年紀能說會道,聰明絕頂,比李青榆小時候還要聰明得多。
若是侄子能考上,光宗耀祖,自己家也能跟著沾光。因此他才交代兒子要照看好寧子,不能讓人欺負了。
要說李青鬆對李延寧考科舉最沒信心的地方就是他的身體
,太文弱了,小臉蒼白的,弟妹給他補了多少東西,硬是沒紅潤一點,看的他和楊芳華都急。
到家後和家人分享了好消息,眾人都高興極了。柳芸在柳家待過,知道大戶人家給夫子的束脩除了銀錢和肉乾,還再準備些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等以示尊敬和感謝。
葉柔和楊芳華聽後立馬準備起來。
李延蘭見兩個弟弟都能去讀書,自己隻能在家裡學刺繡,有些悶悶不樂。
李延寧安慰道“堂姐,以後我和堂哥去學堂認了字,回來再教給你,這樣你也能認字,我們在學堂學,你在家裡學,還省了一份學費。”
“對,我也認真學,回來教你。”李延峰也寬慰姐姐,三人從小一起長大,情誼自是深厚。
李延蘭果然欣喜“真的嗎?那你們可要聽夫子的話,努力認字,回來給我當小夫子。”
柳芸打趣道“那怎麼辦,你們娘還有我也想學呢?”
李延峰道“那你們一起學,夫子那裡也有很多學生。”
眾人笑作一團,都等著兩位小夫子以後回來給大家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