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朝初建時,因十幾年的戰亂和災荒,人口不豐。國家穩定後人口才漸漸增長起來,荒地多,朝廷鼓勵開墾,荒地前三年都不收稅,且種什麼都不限。
葉柔便種起了瓜果蔬菜,自己吃不完就拿去鎮上賣錢,雖然賺不了太多,但蚊子肉再少也是肉。
院子的角落裡還養著五隻母雞,這可是家裡現在葷腥的主要來源,李延寧和葉柔都很上心。喂完雞,他會幫葉柔澆菜。
忙完家務,葉柔便開始繡手帕。此時李延寧就會去姥姥家,幫薑氏喂雞,或者跟著薑氏去田裡澆菜,拾豬籠草。
薑氏的娘親是位繡活高超的江州人,江州盛產布匹,繡技發達,很多繡法都是母傳女,代代相傳。
前朝末期,社會動亂,到處天災**,薑氏的娘親逃難到錦州,嫁給了薑氏的爹。
薑氏的繡法是母親親手教的,但後來熬了太多的夜,眼睛熬壞了,現在連線都穿不進針裡。隻能放棄,還好葉柔習得了她全部的手藝,還青出於藍。
幫母親和姥姥做完這些已經午時,李延寧慶幸這裡的人一天吃三餐,午時一到家家戶戶炊煙嫋嫋。
李延寧回來時葉柔已經烙了好幾張餅,炒好了蔬菜。
“快去洗手吃飯。”葉柔催著李延寧,生怕他餓壞了。
李延寧洗完手,吃著烙餅卷菜,餅烙得勁道,蘿卜和醬菜炒得鹹香,加上黃瓜的清爽,卷起來一口咬下,美味無比。
葉柔總有能力把簡
單的食材做的有滋有味,很有鍋氣,讓人食指大動。李延寧吃得心滿意足。
吃完飯,李延寧坐在院子裡看天上雲卷雲舒,感受著清風和煦拂麵,不禁昏昏欲睡。
葉柔看兒子的小腦袋一點一點的,還強撐著不睡,著實好笑“寧兒累了吧,先去午睡。”
李延寧搖搖頭道“我不累,娘親你要乾什麼去?”李延寧見葉柔拿著籃子正要出門。
“娘去田裡摘些菜回來醃製。”
“我也去。我幫娘摘。”李延寧小彈簧似的從凳子上彈起,跟著葉柔出門。
“寧兒不困啦?”葉柔牽著李延寧邊走邊問。
“不困,跟著娘親怎麼會困。”
葉柔嘴角笑意不減“寧兒嘴巴越來越甜了。”
下午,李延寧跟屁蟲一樣跟在葉柔身後看她做醬菜。這個時代的調味料不多,做的醬菜也簡單。隻見葉柔在洗乾淨濾乾水的白菜裡抹上鹽,又倒入曬乾的蝦皮、薑、蒜、醬油和醋抹均勻,放進陶罐裡醃漬。
又摘了不少黃瓜,做醬黃瓜。將黃瓜清洗乾淨切成粗條,薑蒜切片。往黃瓜條中放入鹽然後拌勻,醃製30分鐘。黃瓜醃好後,倒掉醃出來的水。取一隻陶罐,放入醬油、醋,再將蒜片和薑片放入,攪拌均勻。蓋好蓋子,醃一晚就可以了。
李延寧想要是有辣椒就好了,這樣可以做更多美食。他曾問過李青鶴和葉柔有沒有比胡椒更辣的調料,他們都說沒有。李延寧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