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寧第三次醒來時,他還是小胳膊小腿的模樣。他暈了又醒,醒來又暈,有時候目眩耳鳴,有時候嘔吐不止,有時候身體又冷熱交替。
他想估計是讓車撞出了腦震蕩,甚至撞出了幻覺。
可一碗又一碗的苦藥汁下肚,隨著身體的好轉,他不得不震驚地確定自己穿越了!還是穿越到一個小孩子的身體裡。
這幾天一直都是那對年輕的夫妻在照顧他。女人溫柔細心,男人粗中有細,兩人的言行舉止間滿是對他的關心和疼愛。這讓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從未體會過父母疼愛的李彥寧滿心感動。
李
彥寧也慢慢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實,他在原來的世界裡26歲,無父無母,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活,一朝車禍身死也了無牽掛。
老天大概憐惜他前世過得孤獨可憐,竟然讓他帶著記憶穿越到古代,雖然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但有一對無比疼愛他的父母,也算彌補了前世的遺憾。
在年輕夫妻的照顧下,李彥寧漸漸好轉,頭不再眩暈,也不再發熱,但這具小身體到底大病一場,非常虛弱,多說幾句話就喘。
身體逐漸好轉,原身的記憶也湧入腦海。小孩年紀五歲,剛記事不久,所知有限,隻能認識自己常見之人。
原身名叫李延寧,小名寧兒、寧子,他的父親叫李青鶴,母親叫葉柔,他們住在景和鎮千山村。
家裡有爺爺奶奶、大伯大伯母、一個讀書的三叔、一個好吃懶做的小叔,一個已經外嫁的大姑姑,還有一個大他兩歲的堂姐和一個大他一歲的堂哥,還有兩個不常見麵的表哥。
在小孩有限的認知裡,李彥寧大概了解了這個家的家庭成員和性格特點。
李延寧的父親是個木匠,平常會做些木頭玩具給他玩。母親做飯好吃,尤其擅長麵食,刺繡手藝也好,一張手帕能換好幾顆糖。
他最喜歡的除了父母就是大伯一家,大伯李青鬆、大伯母楊芳華都很疼愛他,平常會給他好吃的。大人在忙碌時,都是堂姐在照顧他,堂哥在他受其他小孩欺負時會替他出頭。
還有一個不常見到的大姑姑,隻有逢年過節才見一見,一見麵她總會帶很多好吃的過來,他最喜歡見到這個大姑姑和兩個表哥。
李家的三叔李青榆在鎮上讀書,不常見到,原身對他的印象不深。
爺爺叫李大慶,喜歡繃著臉,總嫌棄他打娘胎裡就不健康,現在長得也瘦小,跟小姑娘一樣弱不禁風,因此不太喜歡這個小孫子。
他不喜歡的人有繼奶奶張氏,這是個愛罵人又刻薄的女人,還是個偏心的,原身經常被罵哭,一個小孩多吃一口蛋都會被罵,家裡的葷食大多被奶奶捂給三叔和小叔吃。
原身討厭的還有小叔,經常使喚他們三個小孩為他做事,不做就把小孩的臉皮扯得生疼,以欺負小孩為樂。這次原身會掉進河裡,全因這個小叔李青平。
那日大伯母正好帶兩個孩子回娘家,村裡又恰逢李三伯五十大壽,李家人都去幫忙。躲懶的李青平借口照顧年幼的李延寧而留在家裡。葉柔有些猶豫,可一想到大壽現場人多眼雜,也無暇照顧孩子,便同意了。
堂哥堂姐不在家,沒人陪他玩,他一個人在院子裡玩父親給他做的木馬,嘴巴裡“駕駕駕”地念叨著。
小叔突然走過來,一把將他拉起來丟出家門:“吵死了,老子要睡覺,你哪涼快哪呆著去!”
平日裡葉柔看管地嚴,不準李延寧單獨出門,現在被小叔丟出家門,難得有機會出去瘋玩,看到一群小孩跑過去,便興奮地跟過去。
到底年紀小,身體又弱,在河邊玩耍時不小心失足跌進河裡,腦袋磕在石頭上,鮮血直流。
事發後,有伶俐的孩子跑去叫大人,李青鶴夫婦趕到時,李延寧已經被路過的陳叔撈起來。
夫妻倆馬上借了村長家的牛車送李延寧去鎮上的醫館救治。
經過包紮,針灸等一係列醫治後,大夫道:“如果能熬過這個晚上,明天能退燒醒來,算是熬過去了。”
原身到底沒熬過去,讓李彥寧給占了身。
李彥寧剛穿越來,摸不準原身的性格,加上自己成年人的芯子,實在不會裝小孩,正好病著,他就儘量少說話,畢竟多說多錯。
沒想到他這個謹慎的行為反而讓李大慶和張氏認為孩子已經被撞傻了,沒必要花錢救治了。
就算李彥寧在屋子裡躺著,也時常被屋外的爭吵聲吵醒。他迫切地想了解外麵發生了什麼,想了解這個陌生的古代,可原身所知有限,他連現在是什麼朝代都不知道。
李彥寧感受著綿軟無力的小身體,歎了口氣想隻能慢慢來了。
在他還在摸索和適應這個世界時,家裡的一場大風波正在醞釀。
自從他病了,家裡花錢如流水,一向摳門小氣的張氏不願意了,在李青鶴再次向爹李大慶要錢買藥時,張氏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