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員們撈得儘興,但撈上來的大多都是帶殼的生物,像魚蝦這類肉比較多的水產品早就在夏天到來後的這兩個月裡被村裡人摸的不剩多少了。
不過這時候水裡的魚蝦泛濫成災,一場大雨過後,彆說河裡,就是路邊的小水窪,都會生出小魚小蝦。
大家撈了一上午,撈滿了十幾筐。
大多都是花嘎螃蟹這類殼多肉少的生物,少數的魚蝦也就小手指粗細。
薑秋借用了養豬場的廚房,把今天上午的成果全都煮熟,留幾個人在廚房看著,她又帶著幾個社員跑去較遠的河裡撈魚。
好在紅星公社的河流雖然不多,但自然形成的水庫卻東一個西一個。
安排好大家的任務,她又回養豬場幫忙把煮熟的魚蝦們擺到太陽底下暴曬。
幸好時間還充足,還有大半個月的時間供她製作豬飼料。
其實飼料的原理很簡單,確保豬不缺鈣、蛋白質、脂肪這三類營養物質就行。
補鈣就用這些花嘎、魚、蝦、螃蟹殼碾碎了,蛋白質也在裡麵其中,澱粉和脂肪則用豆粕來頂上。
至於維生素,春天夏天有新鮮的野菜和野果,到了冬天就用乾菜來替代。
也是這個年代太窮了,給豬吃的大多都是人不吃的食物,在薑秋生活的那個時代,有些豬吃的比人都好。
也不怪現在的豬不長肉,它們沒有營養不良都已經是社員努力的結果了。
趁著天晴,薑秋讓大家把帶來的魚蝦們煮熟後曬乾,一來好幾天的捕撈結果十分喜人,曬出來的肉乾也眾多。
幫薑秋晾曬這些魚乾蝦乾的社員們心裡十分好奇,公社咋一直抓這些沒啥吃頭的東西,看著也不像給人吃的,畢竟就直接丟在院子裡曬。
但不是給人吃的,又能給誰吃?
“還能給誰吃?咱公社這是要重新開養豬場,這些都是喂豬的。”
“啊?豬吃這些玩意兒?”
“咱也不知道,不過我聽我小舅子他表叔的侄女的小叔子說,咱們公社以後喂豬就不用泔水啥的了,要用那什麼豬飼料。”
幾個社員也都是年輕人,平時也愛看看報紙,也知道豬飼料是個啥玩意兒。
“真的假的,不是說飼料可貴了嗎?那都是從外國進口的,咱公社有錢買?”
另一人白他一眼,“什麼買的?你不是問咱這些水貨是用來乾啥,這就是做豬飼料的材料,咱們公社連人都才剛吃飽,還給豬專門買飼料?”
其餘幾人這才明白過來,“咱們自己造啊。”
“你們那是啥語氣?咱自己造的,難道就比人家國外的差?”
雖然他這麼說,但心裡也是犯嘀咕。
這年頭,國外的東西就是好的,這個理念深入人心,誰也沒話說。
但無奈這洋貨貴呀。
他們就是一個勉強在吃飽邊緣徘徊的小公社,哪有錢去買那東西。
而且公社能想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