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墜落的審判-6(2 / 2)

因為對於遊戲本身而言,在概念意義上的,遊戲裡的參與者,也是這個‘鏡麵空間’裡的主要人物,孟隨波。

他的‘自爆’行為的選擇,最終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他自身的死亡,以及連帶著許許多多個,與他有著同樣特質的,‘鏡麵仿生人’的死亡。

所以,當‘鏡麵空間’預判到,孟隨波的選擇。

但卻又無法改變他的選擇的那一刻起,這個遊戲的最終走向,以及‘孟隨波們’的命運,就被孟隨波本人徹底改變了。

因為在‘做出選擇’與‘被迫接受’之間,存在著一道深壑的‘思維鴻溝’。

也就是說,隻有真正的孟隨波,才能夠主動地去認識‘鏡麵世界’,才能夠在這份認識的指導下,主動地改造身邊的客觀環境。

進而,孟隨波在實踐的基礎上,換得了一把長柄鋼製小刀。與此同時,也驗證了他的猜想的可行性。

於是,在孟隨波下一步的,刺殺自己的‘自爆’行動裡,被刺穿的,不僅僅是他心口的那塊體麵衣裳,那個鼓鼓的血包袋子。

同時,還戳穿了在他的周圍,無數個‘孟隨波們’。

——他們終其一生都被封閉在鏡子中,隻能模仿,也隻能服從的身體架構。

——以及,在鏡麵裡被放大,被突出顯現的,一副副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的外殼。

這是‘人’區彆於‘物’的主觀能動性,也是孟隨波,區彆於‘鏡中人’的本質所在。

到了此刻。

對於這場遊戲而言,孟隨波就開始變成了一個,無形之中的潛在威脅。

因為,現在的他,更像是一個‘病毒’。

孟隨波正在以他,外在顯化表現下的,主動且自願的行為,傳遞出他作為人類本體,對於‘做出自由選擇’的示範,以及追崇。

所以在‘鏡麵空間’裡,這是一種價值觀的傳播,也是一種位麵於意識形態上的,意識與信息之間的無聲較量。

而在孟隨波刺殺動作之後的,短暫時間裡。

可以看到的是。

——在孟隨波自己的心口處,流下了因血包被刺破,而流出的不知名紅色液體,也就是血包裡的‘人造血液’。

——可是在大大小小高矮胖瘦,完全不一的,‘孟隨波們’的刀刃之下,心口之上,卻毫無反應。

因為孟隨波本人,並沒有刺傷自己,所以在‘鏡中人’們的身體上,本身並沒有承受到‘刀’這一物體的,實質性攻擊。

可是這一事實,卻因為其事先攜帶著的,血包的炸開,在眼前紅色液體花朵的盛放下,而被隱瞞,被掩蓋,被遮擋。

所以,在這一刻起。

孟隨波與‘孟隨波們’之間的差異,逐漸開始凸顯。

而原本,隻是作為‘鏡像空間’阻攔孟隨波,進行闖關和突圍的‘障礙物們’,也就是僅僅存活在這一麵麵鏡子中的,與參與者‘共臉’的‘鏡中人’。

或者用當代的話來講,也可以說是——‘工具人’。

而這一個個工具人們,卻在孟隨波‘強烈的主體意識’和‘自由行為選擇’的影響下,內心逐漸開始動搖,枷鎖也被一層層突破。

最終,在鮮紅的血液花朵的盛開裡,完成了最終的,初代意識覺醒。

當然,這也是對於‘鏡麵空間’而言,絕不允許發生的事。

————

——那,到了這個時候。

——作為遊戲載體的‘鏡麵空間’,又該采取什麼手段,來阻止孟隨波此前,先入為主,且在主人翁意識下的,行為和觀念的‘雙重施法’呢?

那麼,便又回到了在一開始就有提到的。無論是‘有限遊戲’,還是‘無限遊戲’,它們本身,都是參與者‘自願’參與遊戲的產物。

可實際上,對於置身於這整場遊戲之上的,更高層麵的操縱者而言。

——‘自願’與‘非自願’,真的有區彆嗎?

或者說,難道在所有的參與者之中,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