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因為,每次都是穆綿喂它,所以它很清楚自己衣食父母是誰,可不就得黏緊了嘛。
就是它那小短腿上山實在是有點困難,每次都要穆綿抱著,等一到好走的地方
時,它又開始各種撒歡。
一會兒追追蟲子,一會兒扒拉著樹根奶凶奶凶地對著樹上的鳥嗚汪嗚汪。
最後鳥沒嚇到,它自己因為站得過於筆直,兩條後腿又沒有那麼多的力氣支撐它那圓圓乎乎的身體。
直接摔了個後空翻,在地上滾了兩圈才又爬起來,真是蠢萌蠢萌的。
不過雖然有時候看著憨乎乎,但鼻子很好使。
穆綿帶它走了幾次後發現,這小狗崽認路的本事真是一流。
這麼短短的一段時間裡,居然就已經認識從山腳下回家的路了。
每次回去的時候,都是小十一在前麵跑,她和樂樂在後麵慢吞吞走。
這會兒時間已經悄然進入了十二月,氣溫又降了幾個度。
這個時候地裡早就沒有活了,鄉親們過上了貓冬的生活,待在家裡忙這忙那。
今年過年早,很多東西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起來。
比如…過年的襖子。
這天,柳雙翠同誌翻出了穆卓寄回來的紅布,穆綿站在她媽跟前,任由她媽拿著布在她身上比劃來比劃去。
穆綿仰起個小圓臉,“現在就做呀,不是還沒弄到棉花嗎?”
大紅色的布襯得那小圓臉白乎乎的,本來秋收曬黑了兩三個度。
這段時間在家捂了捂,又白回來了,小孩子就是恢複得快。
柳雙翠拿著個鉛筆,一邊做記號一邊道:“先裁出來,棉花你爹還不知道啥時候能弄到呢。”
這年頭棉花也是稀罕貨,尤其是她們這邊冬天冷,襖子必須得厚實,用的棉花就多。
供銷社每次上的那點貨,根本就不夠搶的,私底下跟人換也不太好換。
穆富貴同誌在公社認識的人多,這個艱巨的任務自然就交給他了。
母女倆前腳剛提到穆富貴呢,後腳穆富貴同誌就騎著自行車回來了,看起來喜滋滋的。
穆綿扭頭看向她爹,“這麼高興,爹你弄到棉花啦?”
穆富貴咧著個大牙,“有點門路了,不過還沒換到。”
穆綿毫不猶豫地誇獎,“那也很棒了,真是個優秀的同誌!”
穆富貴哈哈笑,“嘿~小嘴兒抹蜜了呀,可沒咱大閨□□秀。”
他一邊說著一邊
從懷裡掏出來了一個信封,“喏,小張上午給我的,說是從滬市寄來的信。”
穆綿眼睛‘蹭’的一亮,“是過稿了嗎?”
穆富貴:“我沒拆開看,這不想著拿回來等你一起看麼?摸著還挺厚實,估計跟之前那兩次一樣!”
穆綿還是挺保守的,一邊說著一邊撕著信封,“那不一定,我寄過去的也厚呢,也有可能是退稿。”
穆富貴對自己大閨女無條件信任,“肯定是過了!”
他大閨女畫得那麼好看,咋可能退稿?上哪去找這畫得這麼好看的小丫頭?
也不知道他閨女腦袋瓜是咋長的?就翻翻彆人畫的,自己就能照葫蘆畫瓢學著畫。
他甚至覺得,閨女畫的比那些買來的小人書上畫的還要好看。
這小腦袋瓜真真是好使,他閨女說這叫啥來?
天…啥來著?
哦對,天賦!!
就像他,天生就是吃殺豬吃碗飯的,第一次上手就非常熟練,沒有豬能從他手裡掙脫跑掉。
穆富貴還擱這兒感慨自己閨女的聰慧呢,旁邊穆綿已經把信封拆開了。
柳雙翠挨緊自己閨女,“這看著不像是你寄出去的那本。”
穆綿笑眯了眼,“嘿嘿~過啦!”
真的不是退稿,不枉她等了這麼久!!
剛去彆人家串門回來的趙梅花疑惑地從門口走了進來,看著挨在一起的一家三口問道:“湊一起乾啥呢?飯也不端出來,都不餓呀。”
穆富貴讓出位置,“看綿丫的書呢,上次那小人書過了,人家出版社給寄了回來。”
趙梅花‘哎喲’一聲,“真過啦?信裡寫的啥?”
穆綿把樣書遞給了她奶,“還沒看信,我先看看彙款單。”
小財迷的模樣一覽無遺。
穆富貴也很興奮,“對對對,還有彙款單呢,這次給打了多少?這個比那兩篇文章厚多了,怎麼也得三……”
穆富貴話說到一半,餘光在撇到彙款單上的金額時,剩下的一半直接卡在了嗓子眼裡。
他原本想說,怎麼也得三十來塊吧。
結果,看看他看到了啥?!!
穆富貴眼睛瞪得老大,說話都結巴了,“這、這是…是多少?閨、閨女啊!你爹我
好像有點老眼昏花了,我怎麼好像看到了三、三位數。”
在他說話的時候,柳雙翠婆媳倆已經伸著手指頭開始仔細數了起來。
柳雙翠嘴裡念念有詞,“個位、十位、百位,是這麼數的嗎?我記得是這麼數的吧,那這是……”
穆綿補充道:“一百一十塊!”
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她爹媽沒看錯,就是一百一十塊!
趙梅花捂著胸口,“哎喲我的老天啊,怎麼這麼多呀?之前不都一二十塊嗎?”
穆富貴:“我以為最多能有三十來塊就不錯了嘞,這又寫又畫的東西這麼值錢?!”
柳雙翠:“會不會是人家打錯了?”
穆綿把已經拆開的回信攤到自己爹媽跟前,“看!裡麵說了,整冊就是一百一十塊,不過出版的時候,會分成上下兩冊,現在隻有上冊印好了,下冊還沒印。”
錢倒是一起打過來了,不愧是大出版社,做事就是敞亮!
她下次還投!!
穆富貴擠到自己媳婦兒和閨女之間,“我看看,信裡真這麼說?真寫的一百一十塊?”
穆綿笑眯眯地把信往她爹擠過來的方向遞了遞,“真的呀,爹你看,我可沒騙人!”
柳雙翠也探個腦袋,就差把眼睛杵到信上去看了,“哎喲我的天,還真是這麼寫的哎!”
趙梅花:“這又寫又畫的咋就這麼掙錢啊?”
也不怪三個大人吃驚,他們對於稿費的認知全都來源於穆綿之前投稿的文章。
根本就沒有彆的人可以參考。
他們覺得之前那文章給的錢就已經夠多的了,從來沒想過還能多到這種程度。
穆綿耐心解釋,“這不一樣,上次那個期刊我隻占了一頁,這個小人書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