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還是比較講究的,沒把事情乾得太絕,為了顯示自己的公平,他專門給葡萄牙和西班牙劃定了各自海上跑商的區域。從大西洋上弄了一條貫穿地球南北的經線,也就是現在的西經50度線,這條線的西邊歸西班牙,東邊歸葡萄牙,也就是說美洲和太平洋各島歸西班牙了,非洲、亞洲歸葡萄牙。
教皇的意思就是你們這兩顆牙誰也彆咬誰了,大家一起好好玩,這樣的話,教皇大大就可以坐收漁利了,因為他兩邊都入了股,這個老不死的!
這條線還有一個很牛x的名字,叫做“教皇子午線”。由教皇出麵擔保,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也就是從他們這時候開始,歐洲列強正式開始瓜分世界了,不再把眼光局限於一城一地,連海洋也都算上。
這兩個國家舒舒服服的霸占了海洋好幾十年,靠遠洋貿易和掠奪過上了富裕生活,慢慢的引起了歐洲其它國家的嫉妒。其中英國和荷蘭就是最嫉妒的,他們也想來搶點肉吃,也開始派出船隻探索這些新的航線。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海軍還是無敵的存在,英國人吃儘了苦頭,隻要在海上碰到了西班牙船隊,立刻就得被人家胖揍一頓。有人可能要問了,大海那麼大,為啥不走其它地方呢?非要和西班牙人搶航線?
這就是航海技術發展的問題了,當時的大帆船速度慢還沒有導航設備,巡航能力也不怎麼樣,稍微一走錯了方向就是死路一條。這些航線都是前輩們用成百上千條生命一點兒一點兒摸索來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開辟出新的路線。當時的英國人也沒這個國力來重新開辟新航線,所以要想進行遠航貿易,必須要和西班牙人搶。荷蘭人其實也沒閒著,他們在和葡萄牙人搶東方航線,而且他們比英國人在航海這個方麵厲害的多,已經把葡萄牙人揍跑了。
不得不說的是,英國人真有韌勁兒,臉都被打腫了,依舊不屈不撓的去這條航線上探索。他們的帆船屬於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型的,沉了一條沒關係,沉了十條也沒關係,隻要讓我過去一條船,那就算成功了。上帝也被英國人這種精神給感動了,終於有一個叫法蘭西斯.德雷克的英國販奴船長撐過了西班牙艦隊的追擊,成功從西印度群島逃回來了。
英國女王立馬就接見了這位德雷克船長,然後破格提升他為英國皇家海軍船長。16世紀的時候,英國有個屁的皇家海軍,都是由女王發布私掠證的海盜船。1577年,這位德雷克船長接到了女王的密令,又開始去探索通往太平洋的航線了。這家夥運氣就是好,當他從南美洲東海岸進入西風帶之後,碰上了暴風雨,結果居然挺過來了,不光沒船毀人亡,還被吹到了南緯56度左右的地方。在當時的世界上,他是頭一個行駛到這麼靠南位置的人。
其實他這個位置再往西一點兒,就是合恩角了,可是他被嚇壞了,等暴風雨稍稍平息,就趕緊帶著剩餘的幾條船往北跑,最終找到了麥哲倫海峽,從而成功的進入了太平洋,並且花了三年時間,最終返回了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人。麥哲倫同誌不算,因為他到了菲律賓之後,讓當地土人給打死了,沒來得及返回出發地,雖然他的船隊回到了葡萄牙,也隻能算是團體成績,沒他個人什麼事兒。
德雷克船長被大風吹到的那片海域,幾年後又被荷蘭人給探明了。那是一條非常非常寬闊的海峽,北麵就是南美大陸的最南端,南邊就是南極洲大陸的外圍島嶼,南設得蘭群島。於是這個海峽就被命名為德雷克海峽,它也是世界上最寬、最深的海峽,最寬處有970公裡,最窄的地方也有600多公裡。
由於德雷克海峽是溫暖的太平洋和冰冷的大西洋交彙之地,所以這裡的氣候非常活躍,常年風暴不斷,平均風力都在8級以上。凡是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能見到的驚濤駭浪,這裡都有,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有無數的船隻和水手都葬身於此,於是這個海峽也被全世界的水手視為最不願意通過的海域。暴風走廊、魔鬼海峽、水手墓場都是它的彆名。(。。)</dd>,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