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的,去什麼湖上玩?
馬蓁蓁不太想動,但被朱標拉著起身,青尋已經進來幫她穿衣梳洗,又用過簡單的早膳後,馬蓁蓁坐在馬車上才想起問馬氏:“娘,去什麼湖上玩啊?”
“燕雀湖結冰了,你爹一大早使人來尋你們去玩。”馬氏摸摸馬蓁蓁的小臉,“冷不冷?”
“不冷的。”馬蓁蓁回過神來,搖頭答道。
燕雀湖啊,就是以後會被劉伯溫堪輿後建議填平建宮的那座湖。
自然是沒完全填平的,但湖麵少了一半因此流傳出不少的故事,不管是“遷三山填燕雀”,還是什麼千年鯉魚精,什麼湖神,後世說起來時津津樂道,隻做故事來講。
但馬蓁蓁要麵對的,卻是真真切切幾十萬人力資源的浪費。
是的,浪費。
南京明故宮在後世隻剩下一些最基本的核心遺址,卻幾乎連一個完整的屋舍都沒有。
先是靖難之役中,朱棣攻破京師,迎接他的便是“都城陷,宮中火起”,不少宮殿被燒毀,同時朱建文下落不明;
便是之後被朱棣長子朱高熾修補一番,卻又在之後遭遇雷擊起火、大風、暴雨等等,再不複從前的光景。
殘餘宮殿又被康熙拿去蓋九龍大殿,再被太平天國運走修建新宮,剩餘殘垣斷壁再經火燒一次,到清末民國更是被各種拆來拆去,七零八落。
馬蓁蓁是學曆史的,自然知道明故宮的曆史意義和地位。
北京的紫禁城便是朱棣仿造明故宮所建,而明故宮卻在多年破敗後,還能將來南巡的康熙震驚。
康熙作《過金陵論》一文中寫道:“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殘壁矣!”又加以想象,“頃過其城市,閭閻巷陌未改舊觀,而宮闕無一存者,睹此興懷,能不有吳宮花草、晉代衣冠之歎耶!”
但如今成為親曆者,馬蓁蓁卻覺得心痛萬分。
幾乎貫穿了整個洪武朝都在修建的明故宮,耗費了無數財力人力,最後卻落得那麼一個下場。
不若,直接去北京修一個紫禁城好了……
還省錢……
馬蓁蓁的胡思亂想又開始了,她甚至開始認真的思索這個可能性。
直到馬車停下,馬氏提醒她裹好厚披風下去玩的時候,馬蓁蓁才不得不遺憾的得出一個結論:有點難。
彆的不說,此時的北京,還叫元大都。
更不必說,再往前北京叫幽州,就是那個被異族統治了近百年、還要靠幾年後的徐達和常遇春才將漢族政權收回的燕雲十六州。
便是之後推翻了元朝,打下燕雲十六州,讓朱元璋立刻往北遷都也是不可能。
朱棣遷都,是因為那塊兒是他的封地、他的地盤,加上他坐上皇位的方式確實令人詬病,待在南方那文人聚集的地方便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遷都北方,一來正了“天子守國門”的好名聲,二來便是一種決心將蒙古擋在北長城之外的展示。
那也是朱棣經營幾十年的結果。
總不能,才打下元大都,她就能勸著朱元璋北遷吧?
馬蓁蓁想的入神,被伺候著換上了冰嬉的鞋子都沒反應過來。
直到被朱標拉著站在了冰麵上,她才一腦門問號的後知後覺“啊?”了一聲,之後就被猛的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