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沒看到,陳友諒來的時候那股張狂勁兒。”朱元璋笑著說完,又搖搖頭,“估計他這次大敗,咱們也能安生一段時間了。”
“張士誠呢?我還一直擔心,他會與陳友諒夾擊……”馬氏歎道。
朱元璋卻笑起來“若說陳友諒誌驕,那張士誠便是器量小,沒打到他家門口,他才不會出兵呢。”
“若陳友諒大勝,咱們左支右絀自顧不暇,他或許會試探的來搶兩個城。”
“否則除非咱們主動去打他,不然的話,張士誠不會妄動。”
看朱元璋這般信心滿滿的樣子,馬氏不由笑道“之前議事的時候,他們都說張士誠好打,偏偏你非要先打陳友諒……”
“你信不信,若咱先打張士誠,陳友諒肯定從後方夾擊。”朱元璋確實料事如神,如今的結果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馬氏也舒了口氣“好了,今年大約可以歇歇了。”
“也不能太掉以輕心。陳友諒那家夥,有錢的很,這幾百艘船對他來說不算什麼。”
朱元璋沉吟道,“若讓他太安逸,又去造船了。”
“徐達常遇春他們也閒不住,休息兩天,還是得去往西南走——”
話沒說完,外麵有人來報。
說張士誠派了幾千兵馬在平江一帶,和朱元璋相鄰的地方在遊行,用不用管。
朱元璋簡直要笑出聲來“不必管他,估計就是出來走走,增加點參與感罷了。”
他目光移向漢陽的方向,聲音不大,卻很堅定,“還是要先打陳友諒。”
張士誠此人,便是給他時間,他也會左思右想,發展不起來。
但陳友諒就不一樣了。
朱元璋不必與謀士商議,自己便定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另一邊,馬蓁蓁正對著今天的空白日記發呆。
她還在思索為什麼。
之前的一切,好像都與她所知的曆史相同。
畢竟是住在應天這樣的地方,馬蓁蓁自然不動聲色的打聽過朱元璋的過往。
從放牛的朱重八,到家破人亡被逼做了和尚,再到後來加入起義軍,不管是時間還是事件,都是馬蓁蓁熟悉的明史。
後來那些戰事的具體情況,她不得而知,但基本時間和戰爭結果都是沒變的。
唯獨這一次。
馬蓁蓁不是沒想到日記的原因。
畢竟,她也是從這次太平之戰前不久,才搞明白日記竟然存在有用度這種東西。
到現在馬蓁蓁也不知道那有用度是怎麼判的,到底是對誰有用?
總不能她的日記,還有旁人也能看到的吧……
她乾笑兩聲,將這個恐怖的念頭趕出腦袋。
畢竟身為帶係統的穿越者,有個金手指什麼的,實在太正常了……
其餘人,不應該有金手指的。
沒錯。
所以這次龍灣大戰變成了太平之戰,完全是平行世界的原因,和她,和她寫的日記,沒有一毛錢關係!
最重要的是,大體結果並沒有改變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