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烤爐的用法,他立刻拍著胸脯保證,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東西做出來,讓對方吃上那個好吃到讓人想把舌頭吞下去的烤鴨。
就在薑團一邊默默流著口水,一邊和嘉肴討論烤爐的做法時,加了堿水的饅頭做出來了。
要不說專業的就是專業的,庖人不知道具體要往蒸饅頭的麵裡放多少堿水,可他們會實驗啊!
一鍋饅頭分成好幾類,放了不同量的堿水,最多兩鍋就實驗出來放堿水行不行,放多少能讓饅頭最好吃。
吃著鬆鬆軟軟沒有酸味的饅頭,薑團淚都差點流下來。他容易嗎,想吃個以前不愛吃的饅頭都折騰了這麼久。
皇宮裡薑團歲月靜好的在做肥皂、美食,大夏最北邊的鎮安城卻進入到緊急狀態,匈奴打來了。
匈奴秋冬之際會不會打來,有時對鎮安城的百姓來說,像是另一隻鞋子的故事。
冬天到來,一隻鞋子落了地,匈奴不來,另一隻鞋子一直不落地,他們會少受點兒罪可心裡總是擔憂,就怕鞋子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落下來,那樣會更難受。
等匈奴打來,另一隻鞋子終於落地,他不得不承受痛苦的同時,心裡繃著的弦倒是可以放鬆一下。
其他地方的百姓遭遇敵人的進攻會怎麼辦?大概率是跑的了就跑,跑不了的緊閉家門,絕不會出去冒險。
但是鎮安城的百姓和彆處的百姓很不一樣,他們隻把老弱病殘送走或是藏起來,至於青壯年則拿上自己認為最厲害的武器,隨時準備戰鬥。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匈奴太會挑時間,他們剛秋收沒多久糧食都在家裡,他們人可以很快的離開,糧食怎麼辦?
帶著走肯定會耽誤逃跑的時間,會死,不帶走沒有糧食吃,一樣會死。既然都有可能會死,還折騰什麼不如留在家裡,說不定敵人攻不進來。
況且,這是他們的家園,憑什麼讓敵人肆無忌憚地進來?
相比起其他地方百姓對匈奴人是生理上的厭惡,鎮安城百姓對匈奴大多是真真正正的恨之入骨。
他們有的是鎮安城當地人,和匈奴屬於世仇,有的是將士們的家眷,親人都在軍營裡自然非常討厭所有的敵人。
除了仇恨匈奴對自己家園的侵略外,今年鎮安城的百姓又多了一個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