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混娛樂那個圈》全本免費閱讀
對華語電影來說,英雄絕對是一部劃時代的電影。
華語電影的發展,除了建國前的百花爭鳴時代,之後就以類型片為主。
改開後,受限於資金與技術,一直以小成本電影為主,所以格外追求藝術性。
至於商業片,根本沒有市場。
國內一年的總票房不到十億人民幣,根本沒有人看電影。
幾千萬票房就是票房冠軍,投資越大,虧損越多。
而原本出品於02年的英雄,徹底改變了電影市場的分類。
商業片,第一次吹響了戰鬥的號角。
實際上,98年的一部泰坦尼克號,就給了國內電影人巨大的衝擊,
當年總票房十一億多人民幣,三億五千萬是這一部電影創造的。
這還是沒有播映改革,地方影院隱瞞了不少票房的原因。
即便是這樣,一部電影占據了當年票房的百分之三十份額,給電影人的衝擊是巨大的。
馮褲子的賀歲片,已經走向了商業化的道路。
隻是由於投資不高,這個時代的電影人,還在摸著石頭過河。
英雄的出現,徹底照亮了未來。
雷朋自認有才華,卻也清楚自己的短板。
他對劇情,藝術性,鏡頭的把控都很不錯。
可是他前世隻擔任過紀錄片的攝影師,製作人,對大場麵的把控有天然不足。
而張一某不同,除了幾部大決戰,幾乎沒有導演能有他把控大場麵的能力。
英雄當初橫空出世,大場麵不僅震撼了國人,在世界範圍內都引起了強烈反響。
國外的大片更多是技術上,難度上有優勢,他們很難聚集成千上萬人拍攝一個鏡頭。
但是張一某就能,還能完美把控。
不說電影了,08年奧運會的完美開幕式,那種控場能力讓他直接成神。
國師的稱號絕對不是貶義,而是真正的吹捧。
雷朋想要學的,就是這種控製力。
涿州影視城的場景,是第一場大戰的現場,在劇情中,是秦國攻陷趙國都城。
一個城市,三千士兵,還有數千群眾演員,人數超過了萬人。
每一個鏡頭,都在凸顯戰爭的殘酷,凸顯戰爭的規模。
想要完美展現出想要的鏡頭,需要上萬人的共同努力。
張一某這個導演,就是總指揮。
雷朋在偷師之餘,更多的時間在熟悉戰場。
他是這場戰場的經曆者,也是主角。
他被反秦勢力培養,在山裡練武,得知秦軍圍城,想要回來拯救家人。
但是,一個人麵對大規模的戰爭,能發揮的作用太小。
他無能為力……
都城陷落,無數的同胞被殺,就連他的親人,也在這場戰爭中全部死完。
無名從城外到城內,會經曆八個不同的遭遇戰,每一場戰鬥,都要精確到以秒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