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先生,你之前所說的三國演義,我可否看一看?”
雖知道三國演義不是正確的曆史,劉盈還是按耐不住好奇心。
蕭然道:“你不看正史?”
劉盈不好意思撓撓頭,“我想閒暇時看看。”
厚重的一本書塞進劉盈手裡,蕭然擺擺手,“去看吧,看完這本我再給你看其他的經典名著。”
“也是曆史改編嗎?”劉盈詢問。
蕭然搖頭,“不是,四大名著隻有《三國演義》是曆史改編,《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都是作者杜撰。”
“差點忘了,我們用的都是簡體,你應該看不懂,我給你搞個有聲書。”
隨即,蕭然帶著劉盈去客廳調出說書頻道,正好就是《三國演義》。
“上回我們說到,周瑜設計要加害孔明,讓他三天之內交出十萬支箭來,可這三天的時間卻是諸葛孔明自己要的……”
聽到聲音前來的劉邦疑惑,“為何要十萬支箭?”
“這段是書裡所寫的草船借箭,但曆史上還真不是這麼回事。”蕭然說道。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與孫權對戰。首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曹操下令讓軍隊堅守不出。”
“為了刺探軍情,孫權借水麵有霧,乘戰船闖入曹軍前沿,打算觀察曹軍的部署,不料被曹軍發現。曹操生性多疑,他怕有埋伏沒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射向戰船。孫權的戰船就因中箭太多,有翻船的危險。隨即,孫權果斷下令調轉船頭,使船身的另一側受箭,船身兩側就被射滿了箭恢複了平衡,這才安全撤退。”
“而這件事僅是原型之一,故事揉雜了另外被一個曆史。”
“那就是唐朝名將張巡的草束借箭。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叛軍攻打雍丘,唐將張巡帶軍抵抗,在守城40多天之後,箭都用完了。張巡命人紮了數個稻草人,並給它們穿上黑衣服,入夜後用繩子拴著放到城下,讓叛軍以為是偷襲,萬箭齊發射向稻草人,等到叛軍反應過來,稻草人身上已經有無數支箭。第二天,張巡再次放下黑衣草人,叛軍沒有理會,但落地後變成了活人進攻,軍營叛軍被殺得四處逃跑,雍丘之圍就此被解決了。”
“書中所寫的草船借箭是為了凸顯諸葛亮比周瑜計謀更甚一籌,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句話,既生瑜何生亮。”
蕭然說到這裡,都有些無奈,後世很多人信了這句話,對周瑜產生誤解。
“周瑜和諸葛亮相比如何?”劉盈忍不住追問。
“不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