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職工大院(2 / 2)

方寧從小就是住在大院裡麵的,一直到12歲以後才前往縣城。

這座職工大院始建於50年代,鄉鎮府承建的,至今已有70個年頭。大院裡的許多單元樓,都披著一層老照片一樣的泛黃色。這種泛黃色,在後世的高端住宅樓裡可以說是非常稀有皮膚了。

大院總體是老舊的磚混結構建築,紅磚,青磚搭配,有枝繁葉茂的蒼蒼古樹,還有隨處可見的老年人和小孩子。

他記得大院裡的車棚還是用灰色的石棉瓦蓋的,裡麵放著一輛輛自行車和摩托車。

對於方寧而言,石棉瓦算得上是超級古老的材料了。部分水泥地板年久失修,殘破而粗糙,青苔遍布,像是地麵長出來的一塊塊老繭。

密密麻麻的防盜網隨處可見,鐵鏽已經給這些防盜網敷上了一層厚厚的紅褐色保護層。

在那個無論任何東西都講究快速更新迭代的2021年,職工大院裡的很多東西還保留著最初的1.0版本。

有幾棟樓,步梯的采光牆做了一整麵的雕花鏤空造型,遠看就像一張色彩單調的什錦,透露了幾十年前人們的審美方式。

雖然這種工藝在後世早已被淘汰,但在這個年代算得上流行一時。

大院內,很多住戶在自家門口開個小店,賣賣小吃或者柴米油鹽蔬菜瓜果,或者提供配鑰匙修馬桶的服務,或者經營個棋牌室,做的都是左鄰右舍的生意,濃濃的生活氣息。

當時的職工大院可以算得上是梅羨鎮十裡八鄉最好的地段了,上臨南江古鎮,下臨平海縣城,通銅鼓,修水,通城。毫不誇張的說,是半個平海縣的樞紐中心。

還有著小學和初中等完整的師資。

大院外麵還有一家開了十來年的登輝賓館,賓館的玻璃幕牆是整個雲柘鄉裡最時髦的外立麵了。後來沒撐多久,就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

方寧來到了某一棟樓前,看到有老人在路邊曬鹹菜和蘿卜乾,小孩在追逐打鬨。

他家就在這棟單元樓裡。一樓住戶貼著紅紙,牆壁上還掛臘腸和熏肉。

方寧兄妹倆跟明楠楠分彆,她家住在更裡麵的單元樓。

雲柘鄉的明姓是宗族大姓,大部分人都姓明,他班上就有好多姓明的,比如明雪瑩,明平娜等等。

還有一部分人姓張,姓方反而是少數,可以說是外鄉人。

方寧的爺爺在廚房裡做飯,炒菜的豬油香從廚房裡飄出來,勾得肚子裡的饞蟲都出來了。

爺爺叫方解放,那個時候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紀念人民翻身做主,起的名大多含有建國、援朝、解放這些名字,女性大多是芬蘭,翠菊等。

可以說,在特定的曆史時期,這些極具特色的名字曾令人感到自豪,名字不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