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哎呀,好險啊~(2 / 2)

“嘖嘖,芳妹,大勇小猛都有出息了,你們的日子可真滋潤啊!”

劉嬸大聲感歎道。

想想過去幾年,她每次端著碗來串門時,顧家的飯桌上大都是鹹菜、辣椒醬、豆豉,碗裡多是玉米粗糧。

顧家算是發達了。

顧媽媽大笑了幾聲,謙虛道:“沒有啦,幺娃快要考試了,我才做點好飯給他補補,那個家裡經得起頓頓這樣吃,就是沈萬山也給吃窮了。”

沈萬山就是沈萬三,明朝首富。

山裡人過去喜歡聽戲聽書,書中說沈萬三家裡有個聚寶盆,錢多的花不完,惹人羨慕,大家一說起有錢人就會提到沈萬三。

劉嬸笑了笑,“小猛學習好,又會掙錢,說不定以後就是沈萬山。”

“那敢情好!”

顧媽媽開心地笑了幾聲,拿著炒肉盆裡的鐵勺子,挖了一勺子肉要加到劉嬸碗裡。

以前顧家吃得寒酸,有鄰裡端著碗上門,顧媽媽不好意思給來人夾菜,隻是笑著應付來人。

現在日子過得好了,有了拿得出手的東西,顧媽媽便展現出如火的熱情。

劉嬸中午吃的是手擀麵,碗裡隻有一些土豆絲、酸辣椒。

顧媽媽又把彆的菜加到劉嬸碗裡,直到劉嬸碗裡滿了為止。

劉嬸吃著菜,又誇起了顧媽媽的手藝。

顧媽媽很滿足,笑聲不斷。

聽著母親的笑聲,顧猛也跟著笑。

一般來說,在山裡麵,大家左鄰右舍,住在一起時間長了,作息習慣和吃飯時間慢慢趨同。

到了農閒之時,大家吃飯的時候,喜歡端著碗串門,這代表著兩家關係和諧,有些家庭會處理鄰裡關係,端碗上門的人就多,大家一邊吃飯一邊嘮家常、扯是非,一頓飯吃大半個小時,就像是開會一般熱鬨。

以前顧家窮,又因為‘寶藏’的緣故,上門的人不多。

從過年以後人漸漸地多了起來。

母親喜歡有人串門,每次有人端著碗上門,母親的笑聲會更多一些,笑聲更響亮一些,她的熱情會用好菜填滿每一個客人的飯碗,即使家裡少吃一點,也不能怠慢了客人,好在家裡有兩大飯桶,家裡的飯菜每次都會多做一些。

小時候顧猛很討厭有人端碗上門,因為家裡人都吃不飽,哪裡有多餘的飯菜招呼彆人。

可是顧爸爸講了一個小故事,讓他慢慢地接受了這個不成型的風俗。

顧爸爸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有一個可憐的孩子,三歲死了父親,六歲死了母親,小孩子孤苦伶仃,衣食無著。

村裡人也不富裕,沒人敢大發慈悲收留這孩子。

於是村裡的老人想了一個辦法,讓孩子每到吃飯的時候,端著碗沿著每家轉,一家給孩子添一勺飯菜,讓孩子餓不著。

到了冬天天冷,大家每人在孩子衣服上縫了一片布,一家一片,補成了一件厚厚的百衲衣,讓孩子凍不著。

那孩子吃著百家飯,穿著百衲衣長到了十六歲。

後來孩子離開了村裡,據說跑到山上做土匪去了。

村裡人知道後一陣歎息,抱怨養大了一個白眼狼。

可村裡的長者卻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說也奇怪,村裡以前經常遭到土匪騷擾,可孩子上山之後,土匪也沒來過。

過了很多年,天下大亂,有很多敵人進入村子搶劫、殺人。

那孩子帶著土匪下山救援。

敵人很多,土匪們殺一殺就跑了,隻剩下那孩子一個人繼續殺敵。

直到殺死了最後一個敵人,那孩子也倒在了血泊中。

死的時候,他的身上依然穿著那件百衲衣,厚厚的,像是一件鎧甲。

村裡人就把百衲衣和孩子一起埋葬在村裡,把他都當做村裡的守護神,時時祭奠。

從那以後大家喜歡端著碗串門,不是為了求食,隻是一種鄰裡交往的方式。

聽了父親的故事,顧猛不理解,為什麼大家不輪換著來,每人管一頓飯?

記得父親隻是笑了笑,“一勺一勺是人情,一碗一碗是負擔,人情可以長久,誰願意一直背著負擔?就連父母都不行!”

想起那個故事,顧猛感慨不已,忽然聽到劉嬸罵人。

“芳妹你不知道啊,趙家那兩個真是壞到腳底流膿啊!”

“咋了?”

“那狗日的趙老大和趙老二帶著一夥人到我屋裡蹭吃蹭喝,要吃雞吃炒肉,像土匪一樣,我給他們做了一大桌子菜,花了幾十塊,他們吃席的時候,一直躲在屋裡說悄悄話,一看就沒有做啥子好事,臨走了不僅沒給錢,還不許我聲張,真正是一群活土匪,芳妹,你家現在有錢了,可得注意點,小心被趙家那群土匪偷去了...”

“劉嬸,趙兵他們幾點來的?”顧猛出聲問道。

“十一點多,趙兵趙軍,派出所兩個公安,還有三喇叭、劉歪嘴那一群混混子。”

“有許老三嗎?”

“有,他後麵才來的。”

顧猛暗暗心驚,怪不得許老三願意掏三塊錢收天麻,原來是在釣魚執法。

他當時看到一萬塊,其實也想賣的,可忽然想起一件事,許老三去年買車還借了錢,他哪來一萬塊,這錢要是來路不正會很麻煩。

他討厭麻煩,乾脆拒絕了。

幸虧拒絕了,不然高考就被耽誤了。

不得不說,趙家這一手‘斷人前程’,玩得真狠!

.......

#寫得不好,沒有推薦位,隻能靠大家供電供暖,謝謝大家!今日六千送到,存稿很厚,請繼續支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