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一些更貧窮的地區,想要獲得穩定的藥物來源幾乎是不可能的。
江隱種植紅葉果主要是為了地上的莖葉和果實,由於開花結果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她所擁有的土地也算不上肥沃,塊莖的產出很有限,隻會偶爾將消耗不掉的帶來前線基地進行售賣。
製藥廠的交接人員和江隱也是老熟人了,裝卸貨物的效率很高,中型卡車的載貨車身很快就變得光溜溜的,隻剩下江隱為卡車預留的兩桶備用燃油。
“我想支取一些現金。”江隱說。
前線基地的居民大多使用現金交易,而江隱平日裡隻有送貨和采購才會來基地,資金主要從賬戶上走,手頭的現金不多。
既然之後打算采購大批物資,不提取一些現金肯定是不行的。
“樓下有機子。”工作人員說。
她輸了密碼,機器吐出數疊鈔票。
這種鈔票是前線基地自己發行的,上麵印刷的都是基地建造或準備建造的大型工程。最大麵值的鈔票上是一排排鏡麵狀的發射器,薄紗般的光幕自發射器上投射到天空。
這是前線基地自建設以來的終極目標,據說擁有改造異常天象的功能,代號“補天計劃”的巨型工程。
但時至今日,這個宏偉藍圖也存在於實驗之中,每年都有人說很快就要正式開始建設,但從未真正實施過。
若不是印在鈔票上,怕是大多數人已經遺忘了前線基地建造的目的。
江隱的父母也曾是前線基地的建設人員。他們是最早的一批,在西部的α-β鎖定區域建造避難所,也是為了觀測異常天象的影響,來為前線基地的建設提供更好的方案。
但直到他們犧牲在某一次異常天象帶來的災難中,也沒能看見“補天計劃”真正動工。
江隱對前線基地的工程並沒有太多的興趣,她隻在這裡接受過一段時間的教育,之後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己的避難所內度過。
這裡的很多居民也是如此,這裡最早期的移民往往是懷著熱情的精英人員,但隨著時間的挪移和前線基地規模的擴大,現在住在這裡的人大部分隻是想過自己的日子罷了。
她將鈔票塞進背包裡,走出了製藥廠。
外麵的陽光很刺眼,已經快移動到天空正中。前線基地的太陽不像避難所外的那個,永遠懸掛在相同的位置。
但它們本質上仍是同一個太陽,隻要照射就會讓生物感染光照病。
當然,正常的太陽感染的速度要慢得多。
江隱從昨夜開始就沒有進食,此時已經很餓了。
她來到在前線基地最愛吃的那家麵館,點了碗加肉的湯麵。
江隱的避難所可以提供紅葉果的塊莖作為主食,避難所內部還能種植一些蔬菜,但她的部分食物來源還是得從前線基地采購。
這裡規模化生產,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遠超她的小作坊。
麵館是家低矮的平房,周圍大多是各種食肆。
前線基地的天氣雖然不像江隱的避難所,被異常天象常年鎖定,但也不算平穩,居民時常要躲到庇護設施裡,所以高度普遍很低,而且幾乎每家都有地下室。
湯麵的滋味不錯,新鮮食材總是要更可口些。
江隱挑了一筷子麵條,邊吃邊思考自己要準備的物資。
任務描述裡的新曆前24年會是指真實的曆史嗎?江隱皺起眉,不太願意接受這個可能性。
新曆是由第一次大規模異常天象的爆發為基礎標定的,如果真是曆史,那也就是在異常天象爆發前的24年了。
如今是新曆121年,也就是現在時間點的前145年。
145年前……江隱實在難以想象自己會去到這樣一個年代。
也許到時候就會發現這一切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