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獻寶求安(2 / 2)

小狼似乎還是想不通為什麼一代武學宗師聞人熹會被要挾。

他抓了抓頭,皺眉道:“高句麗路途遙遠,又有長白山天險,易守難攻,也會怕安祿山?”

易林淡淡道:“正因為是邊陲小國,才經不起長年戰火呢。安祿山能把河東、平盧和範陽三鎮治理得整整有條,可謂有能耐,要對付一個小小的高句麗自然是手到擒來。”

小狼一針見血地說道:“苦寒之地,征戰難行,即使安祿山兵強馬壯,也不足以攻下高句麗。”

易林嘖嘖歎息道:“其實並不需要攻破,隻需要大軍壓境,或者派人極儘騷擾,便足以讓高句麗難以喘息,不得安寧。實力懸殊,弱肉強食罷了。”

禦劍門自然是不怕安祿山,但高句麗卻還有許許多多手無寸鐵的黎民百姓,他們可經不起河東鐵騎的踐踏蹂躪。一柄劍便能換來高句麗的和平,何樂而不為呢,禦劍門作為守護高句麗的國教,最終還是會選擇妥協。

聞人熹乃得道之人,不會因為青離劍是所謂的鎮門之寶而致高句麗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作為一個識大局、明事理的國師,他斷然乾不出那等自私自利的事情。

經過易林的一番分析,小狼恍然大悟,知道世間之事因果相關,即使武功地位斐然的聞人熹也一樣會有身不由己的時候。

小狼歎息一聲,忽然問道:“不過話說回來,禦劍術真有那麼厲害嗎?”

易林神色緬懷,仿佛在回想古老的故事一般。

在此之前,他雖然沒出過東極島,但每當有江湖人士來易夏莊拜訪易老頭時,經常會帶來最新的《武林軼事》,所以他對武林發生的事情也有所了解。

對於《武林軼事》,他每次都如獲至寶,細細品讀書中記載的武林軼事。

這些年,江湖中英雄輩出,文士風流,讓人熱血沸騰,於是他對島外的向往便又多了幾分。再加上他喜好讀書,博聞強識,許多典籍都如數家珍,所以對這些曆史悠久的門派自然是了解甚多。

易林淡淡舒了口氣,眼光內斂,定了定神。

他姍姍說道:“據《武林軼事》記載,禦劍門創立至今已有七百餘年。西漢的時候,年紀輕輕的劍客蘇遊在終南山敗於當時的道家宗師獨孤儘,心灰意冷之下,一人一劍出走天山。蘇遊天縱奇才,在茫茫雪原悟得禦劍之術,然後幾經輾轉,由西北至東北,翻過長白山,最後到了高句麗。”

小狼忍不住驚歎道:“哇,這麼精彩!”

易林說道:“精彩的還在後頭呢。當時高句麗與比鄰的一個叫蚩的部落開戰,正處下風,蘇遊淩空踏風而至,從天飛降,猶如神跡降臨。他揮劍成虹,風卷殘雪,幫助高句麗一舉擊退凶狠殘暴的蚩部落,將高句麗從滅亡的邊緣挽救回來。危難解除後,在女皇的盛情邀請下,蘇遊留在了高句麗,創立禦劍門,從古至今,長盛不衰。”

易林說的形象生動,蘇遊的英姿如在眼前。

小狼聽得目瞪口呆,心神向往地讚歎道:“沒想到禦劍門和高句麗還有這麼一段傳奇故事!當真是精彩絕倫。”

易林淡淡一笑,繼續說道:“其實禦劍門在中原地區流傳的故事並不多。高句麗苟安於長白山以東,路途險阻,除了按時納貢,極少與中原來往。因此禦劍門自創立以來,門下弟子從不踏足中原,更不和中原武林打交道。”

高句麗乃世外之地,遠離中原。

有不少中原的武林人士為了逃離恩怨仇殺,都冒險翻山越嶺,在高句麗隱姓埋名。

禦劍門的弟子雖然也熱衷於追求武學境界,但卻從不屑於踏足中原。

小狼還在為禦劍門沒有在中原開宗立派而感到惋惜。

他難以置信地歎息道:“禦劍門一次都沒有來過中原嗎!”

易林若有所思,似乎想到了些什麼,說道:“除了三十年前,茗劍山莊的莊主夏默為了追求劍道巔峰,曾與禦劍門的掌門聞人熹約戰於天山之巔。”

小狼驚訝得合不攏嘴,追問道:“誰贏了。”

易林搖頭說道:“不清楚。畢竟那場比武沒有見證者。最近數十年,從來沒有中原武林人士千裡迢迢去高句麗挑戰過禦劍門,所以即使是《武林軼事》,對禦劍術的記載也並不多,隻有簡簡單單的一十六字:悟道雪原,天地唯白,心之所至,人劍合一。這十六字也是夏默對聞人熹的評價,被軼史閣錄入《武林軼事》中,可見禦劍門劍術之超凡入聖。”

小狼入迷地聽著,目光流轉,仿佛看到了當年天山那場巔峰之戰。

他癡迷武學,對易林口中的禦劍門充滿了向往。

說起這些武林典故以及江湖往事,易林興致勃勃,意猶未儘。

他接著說道:“我想,當年蘇遊在和道家宗師獨孤儘比武之後,多少受了道家的影響,所以悟出來的禦劍術也有點道家的韻味。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天下各家,本就同源,相比之下,道家更得自然之奧義。道法自然,自然可生萬物,道可道,非常道。將來如果能有幸閱讀一下道家寶典《太玄經》,則此生無憾矣。”

道家作為當今中原最為重要的三大思想之一,從古至今,源遠流長,有許多博大精深的學說流傳下來,什麼《道德經》、《易經》等等。其中最為神秘的莫過於楊雄所著的《太玄經》,聽說讀之可窺天道。

前有老子著《道德經》後騎青牛出函穀關去往西天,後有楊雄著《太玄經》棄劍投崖而羽化登仙,可真是一個個傳頌千古的佳話,難怪道家思想可以長盛不衰。

易林對《道德經》、《易經》可以說是滾瓜爛熟,但對《太玄經》,他卻是一無所知。

唉,國學博大精深,以前怎麼就沒想過好好學呢。易林心中懊悔萬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