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對,人生不過,名利二字,那你就說說,咱們的書店裡,每天都擺上幾十本的新書,全是研究日本的,你會買幾本?”
“我?我買那玩意乾啥?”
“既然你都不想買,又憑什麼說,寫書的人會名利雙收呢?”
“馮老,這買書是讀書人的事兒呀,我幾十年都不讀書了,不能拿來舉例子的。”
“那你就說說,這讀書人為什麼要買這些書呢?”
“因為……因為……好像升官發財都指望不上這些書呀。”老周答不上來。
“是的,兩邊的學者,研究的動力不一樣,日本那邊,政府和民間組織,也會給這些學者撥款資助。”
“類似咱們的研究經費?”
“對,隻不過,咱們國家寶貴的研究經費,有其它更重要的用處,能灑到研究日本這個領域的,非常少。關注度少,經費少,所以,學者更少。在這種環境下,要產生高質量的研究著作,就不符合客觀規律了。
日本人研究中國的書,翻開每一本看,大多都有些真東西,用俗話來說,都能寫到點兒上。
這也從一個側麵證明,日本發達的經濟,確實支持了一大批學者和準學者的書麵研究。
而反觀我們研究日本的書,質量我就不評價了,但攢了這麼久,也就你看到的那幾本而已。”
“哦,馮老,您這麼說,我就有點明白了,就是咱們不重視這一塊唄?要是重視起來了,也能整挺好,對不?”
“說得對,可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仍然不太願意,正視這個鄰居。”
“正視?這個,還好吧?我們也沒歧視他們呀。”
“哦?那當你聽到與日本有關的消息時,會有什麼感想。我舉個例子吧,選舉。”
“日本的選舉?就是派係選拔代理人吧?以前我記得有一段時間,他們的首相換得特彆勤,所以這個我也就記得很清楚。”
“那經濟指數低迷呢?”
“日本老年人那麼多,都不怎麼消費,還有日本就那幾家大企業活得好,其它人想創業,門兒都沒有,這經濟肯定好不起來呀。”
“那忽然人家又說,經濟開始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