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算命(2 / 2)

“林教授,我真的沒想到,您對馮徹前輩的設想,理解得如此深刻。”

林教授看了一老周,沒有說話。

“您的這個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由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設備,能量和設計上都差不多,所以猜想能夠產生微觀宇宙的尺寸也差不多,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尺寸,就像您說的,產生的波紋半徑竟然會有幾百公裡,甚至更大,這一點,馮徹前輩開始也是沒有預料到的。”張曉月說道。

“如果按他一路以來所作的假設來判斷,這個半徑,可能還真的是個常數了呢。”林教授回應道。

“是的,由於最開始對模糊介質的表現形式根本沒有概念,所以當一步步抽絲剝繭,到了波紋半徑的時候,馮徹還是很高興的,就像您說的,至少我們在開沒有開始動手之前,就已經提前掌握了這種試驗設備所產生的模糊介質的尺寸量級。”張曉月說道。

“那這麼說來,以後你們進行試驗的時候,還得用那些上個世紀的舊設備?”林教授問道。

張曉月點頭,“是的,至少馮徹在試驗建議裡是這麼寫的,因為如果換成更高級的設備,儘管產生的可能仍然是微觀宇宙,但要差上不知道多少個數量級。而現在這個波紋半徑也隻有這一個尺寸,我們也根本沒有經驗去判斷,如果微觀宇宙的尺寸大上一倍,波紋半徑是大上十倍,還是十萬倍。”

“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要真是大上了十萬倍,你們可能就要到天王星上去找模糊介質了。”林教授笑道。

“這怎麼剛才還在說彩票,這麼一會就到了天王星了,這跟看科幻電影似的。”老周說道。

“有人說,很多科幻電影都是把發現的事實拍成電影給大家看,這樣等到現實來臨時,才不會嚇到大家。”林教授回應道。

“是的,但科幻電影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會影響未來的科研方向。”張曉月說道。

“哦?這個看法倒是不多見。”林教授有點好奇。

“如果一夥人,希望能夠在開普勒行星上找到生命,那麼他們可能會拍一部探討火星人的電影,讓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歡看,那麼就會在數量龐大的孩子當中,埋下尋找火星人的願望,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就可能為了這個目標努力,而如此多的人的努力,最終形成的合力,又會不斷產生新的影響,尋找地外生命這個方向,就可能會被不斷研究,產生的成果,就會遠遠超過火星人了。”

“嗯,這樣看的話,你說的這夥人,不但省掉了啟智成本和宣傳成本,還能賺一大筆錢呢,哈哈。”林教授笑道。

“科幻電影的作用我是沒啥感覺,但那整容染發的,應該和那些外國明星脫不了關係吧。”老周說道。

“嗯,雖然周先生說的已經屬於社會問題了,但其實和曉月剛才說的科幻電影影響科研方向也是同一個道理。”林教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