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猜測的猜測(2 / 2)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各國都進行了比較頻繁的小型粒子加速試驗,也正是因為這些試驗的結論,才讓世界諸強,最終決定建設了大型粒子加速器。馮徹以這個時間段作為時間參數,對全球範圍的異常氣象、自然災害、戰爭、饑荒、流行病毒、物種滅失速度、海洋汙染事件等進行了分析,當然,也包括國家級的經濟危機以及超自然異常現象報告。”

“他的小組有多少人?分析這麼多數據?”林教授問道。

“不需要太多人,他的分析隻是停留在算數層麵,就是以年和月作為顆粒度,與那些粒子加速試驗進行比對。結果發現,自然災害和超自然異常現象,這兩項的數量,與加速試驗是正相關的。而自然災害方麵,可能的上遊因素則更為複雜。”

“所以,就隻剩下了超自然異常現象?”老周說道。

“對。”

“這不還是玄學?”

“不止您這樣質疑,當時的小組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也有人將這些超自然異常現象的案例增多,歸結為通訊手段的進步。”張曉月說道。

“是呀,可能的因素太多了,這樣推導出來的結論,立得住嗎?”林教授問道。

“馮徹對這些超自然異常現象也做了逐個排查,他發現這些現象的類型,與其它時間段內的類型都不太一樣。”

“類型?不一樣?”

“是的,這一段時期內,案例的大多數,無法提供實物證據,隻有口述和人證。”張曉月說道。

“那這幾乎可以等於沒有證據呀?我本人對這些現象曆來是不相信的,他們提供的證據也大多經不起推敲,但至少會提供一點錄像呀,殘骸呀什麼的。如果連這些都沒有,僅憑一張嘴,那這造假的成本也太低了。”林教授說道。

“但馮徹發現,這些案例中,大多數的報告人,都不是出於登報和在電視上露麵,甚至有的案例隻記錄了報告異常的人數,連人名都沒有披露,這就與以往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張曉月說道。

“也有可能是為了吸引遊客,不留名也正常。”林教授說道。

“可這些事件大多沒有在媒體上公布,卻在一段時間內,在多個國家內發生,有些不約而同的意思,馮教授對這一點也考慮了很長時間。”

“異常報告的內容還記得嗎?給我們說幾個?”

“嗯……羅馬尼亞,有幾個人,一起報告,說是走在馬路的這一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