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於李國建和沈鵬以及其他人來說,則完全沒什麼好怕的。
先不說終於又能有機會和徐源並肩作戰,這段時間檢驗核聚變電站,也讓他們相比之前成長了很多,更有信心能幫助徐源完成項目。
尤其想到今後自己研發的超環四號,將會幫助空天母艦真正展示強大武力。心中便感覺越發驕傲。
於是還沒等其他人反應過來,沈鵬便已經拍著胸脯打起了包票。
“徐院。”
“需要我做什麼,您儘管安排就行。”
緊接著李國建也勉強壓製著內心的激動,聲音微微有些顫抖的說。
“如果真能實現可控核聚變裝置的小型化,那麼應用範圍可就太廣了,不但能加快航天航空領域的發展,就連在月球建造基地也會變得簡單。”
李國建對未來的暢想絕對是符合實際的。
目前月球國際科研站的建設雖仍舊在進行中,但依靠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其效率還是比較低的,哪怕成功完成了在月球製造月球磚的想法。
但如果可控核聚變裝置小型化,變得更為便捷。
那局麵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屆時可以直接在月球搭建核聚變反應堆,加大月球磚的生產效率。
另外若通過空天母艦運送物資的話,那每次的份量可是長征十號完全沒法想象的。
甚至能夠建造出像科幻電影中,以核聚變為動力的宇宙飛船。
到那個時候,前往火星也會成為極其簡單的事。
而值得一提的是,其實這些情況早在人造太陽項目開始研發時,李國建便不止一次在心裡暢想過,甚至晚上睡覺都會夢到那些畫麵。
隻不過實際情況時,他甚至不認為,自己真的有可能見到。
畢竟單以當時人造太陽項目的成果來看,距離實現可控核聚變遙遙無期。
更不要說難度更高的核聚變裝置小型化。
那是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熟後,才會進一步去研究的更新技術。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因為徐源的出現,在很短時間內便憑借常溫超導材料完成了超環三號,讓國內成為世界上率先掌握核聚變的國家。
如今首座聚變電站剛建成,便又要朝著核聚變裝置小型化進發。
這簡直無法想象。
但偏偏事情放在徐源身上,又讓人覺得非常合理。
絲毫不誇張的講,在這一刻李國建都覺得自己又仿佛年輕了很多歲。
胸膛中有科研人的熱血在燃燒,恨不得立刻就開始超環四號的研究。
把自己這一腔熱血撒在項目上。
不過內心激動歸激動,作為一位老院士,他的思維還是比較理智的。
既然可控核聚變裝置小型化的研究,眼下已經是必須要做的事,那麼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儘快確定具體的研究方向。
否則像無頭蒼蠅那樣亂撞,可隻會白白浪費時間。
念頭停留在這裡,他也不再遲疑什麼,當即主動詢問起身旁的徐源。
“依靠常溫超導材料,我們才勉強把超環三號的體積縮小成現在大小,如果要應用到空天母艦上,恐怕體積還要縮小個幾倍才行。”
“這其中的難度可不小。”
“徐院。”
“你這次既然是專為此事回來,不知道目前有沒有大致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隨著李國建的話音落下,不單單是旁邊的沈鵬。
周圍其他人也都聚精會神起來,目光全部落在徐源的身上等待著回答。
作為這麼好的學習機會,大家當然不會放過。
徐源聽完李國建所提出來的問題,知道對方是為可控核聚變裝置小型化的研究考慮。
希望能早日出現研究成果。
而他既然下定了這個決心,特意回到廬陽,要實現可控核聚變裝置的小型化。
那自然不會一點準備沒有。
因此麵對李國建的詢問,他幾乎沒有任何耽擱,立刻便開口回答起來。
“借助常溫超導材料的特性,並且保證托卡馬克裝置能夠穩定長時間運行,把體積縮小到現在超環三號的程度確實已經稱得上非常難得。”
“如果進一步縮小的話,或許會出現裝置反應不穩定甚至熄滅的情況。”
“這些可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所以目前最合適的辦法,還是要從托卡馬克裝置的結構設計出發。”
“嘗試用特殊的結構設計來實現小型化。”
“並且現在我們有了這座穩定的核聚變電站,可以為我們提供大量數據,這可是之前項目中所不具備的。”
“徐院說的沒錯,現在我們可是有著更好的條件。”沈鵬聞言猛地點頭附和道。
相比他們剛研發人造太陽項目那會,現在的條件可真是強太多了。
將徐源的話認真聽完,李國建也對這個思路表示非常認同。
結合超環三號各方麵的表現來看,通過特殊的托卡馬克裝置結構設計,來達到小型化的目的,確實是最為合適的研究方向。
否則裝置小型化是犧牲了原有的穩定性,那毫無疑問是件失敗品。
畢竟小型化的超環四號,可是要使用到武力強大的空天母艦上麵。
若是當空天母艦在近地軌道運行時,核聚變反應堆卻出現了問題,導致能量來源徹底被切斷的話,那對於整個母艦來說絕對是致命的。
“我認同這個思路,並且我提議從今天開始,超環四號的研究便正式立項。”
最終隨著李國建的話音落下,徐源也趁熱打鐵確定了超環四號研究小組成員。
李國建和沈鵬自然都在內。
至於項目研究的具體地點,則還在之前超環三號的所在位置。
不過有些不同的是,相比較人造太陽項目時,參與超環四號的科研人員要少些。
主要現在建立了首座核聚變電站,其維護和保養工作同樣需要專業的人員負責,隻能說相比較其他的熱門行業來講,核聚變領域內的人才太少了點。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誰能想到國內的核聚變研究,會一下子突飛猛進。
把海外其他國家遠遠甩在後麵。
好在這種情況想來也不會持續太久時間,甚至完全可以預見,在國家正式對外公布超環三號的存在後,該會有多少人投身到核聚變領域。
因為這代表著未來。
……
隨著超環四號正式立項,並且確定了詳細的研究小組成員。
接下來的時間,科學島等離子物理研究所,也再次變得熱鬨起來。
當初擺放人造太陽的地方,在不久的未來,則將會出現真正的小型化可控核聚變裝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徐源和李國建他們,並沒有剛開始便進行托卡馬克裝置的建造,而是大家時不時進行論證會議討論。
對托卡馬克裝置的結構設計進行分析研究。
既然已經確定了大致的研究方向,要從托卡馬克裝置的結構設計方麵。
那肯定要先把新的結構設計給確定出來。
然後在根據這種全新的結構設計,來製造托卡馬克裝置。
並通過實驗來優化改進。
對旁人來說想找到正確的設計方案,不是件多麼容易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會花費大量的試錯時間。
但在徐源這裡,則就顯得相對輕鬆很多。
依靠虛擬麵板上的進度條,可以通過進度的增長變化來確定正確方案。
就這樣。
最終花費了幾個月時間,全新的托卡馬克裝置結構設計方案總算成型。
根據設計方案中的裝置參數,其體積將隻有超環三號的四分之一大小,基本能夠滿足空天母艦的需要。
於是在方案得到大家集體通過後,也終於進入到了托卡馬克裝置的建造環節。
因為在托卡馬克裝置建造流程上麵,大家也能稱得上輕車熟路,所以在速度和效率上還是比較快的。
儘管這次使用了全新的特殊結構設計,整個建造過程所花費的周期,則還要比超環三號那個時候稍微更短上一些。
不過完成裝置新的設計方案,並不代表已經成功攻克了超環四號。
後續還要經過反應實驗,進一步優化才行。
隻有實驗達到超環三號的那種效果,才算真正稱得上成功。
與此同時。
就在科學島這邊全力以赴,用最快的速度去研發超環四號的時候。
感應式力場驅動裝置研究小組那邊,也成功製造出了玄鳥無人空天戰機的裝置組,加上錦城飛機設計研究所那邊,對玄鳥無人空天戰機的製造完成度,越來越接近百分之百。
雙方心裡麵也都越發期待,盼望感應式力場驅動裝置組正式和玄鳥組合的日子。
因為到那個時候,玄鳥才算真正具備這個世界最尖端力量的可能。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搭載了感應式力場驅動裝置組後的玄鳥,便能夠正式開始相關的測試。
這也是每架新型戰機服役前的必要流程。
等完成這些之後,玄鳥無人空天戰機,便能夠進行真正的首飛測試。
對於所有參加了這個項目的科研人員來說,這將會是最為期待的一天。
相比玄鳥無人空天戰機,空天母艦這邊進度無疑要慢上很多。
哪怕龐大的軀體正逐漸成型,看上去確實像是一艘放大版的航母,但內部卻是實打實的空虛。
不但沒有最為重要的核聚變反應堆,連大型感應式力場驅動裝置組也沒到位,距離其真正升空離開海麵恐怕還要一段時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