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確實和對田振等人說的一樣,接下來一個多月時間,大多數時候,他人都會在數學與係統科學院。除了帶領研究小組,對黎曼猜想進行論證,還會起到指導其他人的作用。
剛開始,大家還有些不好意思。
擔心有問題請教,會耽誤徐源的時間。
畢竟他們認知中的難題,可能在徐源那裡,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好在田振的性格果斷,在這件事上起到了帶頭作用,隻要是解答過程中遇到瓶頸,便會去找徐源解惑。
這樣一來二去。
大家發現徐源很樂意指導後,才算沒了顧忌。
如此。
使得研究進度也增長很多。
徐源除要負責新一代航天飛行器的研究,便隻剩下嘗試證明黎曼猜想。
需在國際數學聯盟,和克雷數學研究所組建的研究團體之前,徹底解決的黎曼猜想,讓這項懸而未決一百多年的著名假設,成功晉升為能促進人類數學發展的定理。
因為新一代航天飛行器那邊,設計方案已然完成優化,按照流程接下來會進行相應的驗證。
確定可行便會進入研發製造階段。
以至於目前,他暫時不需要太過問設計方案的時。
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對黎曼猜想的證明上。
事實證明組建研究小組,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起碼在這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們的收獲是超出預期的。
在小組成員推導下,發現采取目前證明思路和方法,過程進行到某個步驟的時候,就會出現直觀錯誤。也就是說並不成立,後續需要重新更改方向。
對於這樣的結果,徐源並不意外。
相反還很高興。
他給田振等人的研究方向,本就是針對黎曼猜想,比較合理的分析結論。
雖然剛開始能促進進度條的增長,到後麵發現是個死胡同,完全是很正常的情況。
畢竟黎曼猜想,要是真能那麼輕鬆證明出來,也不會作為世界數學難題之首,懸而未決了一百多年。
何況此猜想始終擁有很高的人氣。
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數學家投身其中。
將證明此假設,當做數學生涯中最大的追求,甚至都願意和魔鬼簽訂契約。隻要能得到完整證明過程,付出生命都甘之如飴。
現在田振等小組成員,相當於極大削減了他的沉沒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直接尋找新的證明思路和方向。
徐源有把握,證明黎曼猜想所用時間,絕對要比研究霍奇猜想短。
哪怕黎曼猜想排在首位。
……
2019年10月8日。
周二。
假期結束,剛開工的第一天,早上徐源便提前來到數學與係統科學院。坐在自己副主編辦公室內,繼續進行之前的工作,以新的思路方法對黎曼猜想重新推論。
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這個假期很不一般。
因為進行了先進裝備檢閱。
並官方全程直播。
讓民眾熱血沸騰的同時,也向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即光明正大的武力震懾。
剛開始露麵的坦克裝甲車火炮,或許大家情緒還能穩定,可當組成編隊的隱身無人轟戰機亮相,頓時便劇烈波動了起來。
畢竟飛翼式的造型是真的帥。
就算出現在未來科幻電影中,都一點不違和。
尤其裡麵還有著兩架特殊塗裝,正是已經具備作戰能力的量子無人機。
堪稱是戰場大殺器。
另外,東風超高音速導彈,也在檢閱序列。
前不久,這枚導彈剛進行公開試射,讓全球都知道了其不可攔截的特性,此時再次返場,毫無疑問成為了網友最喜愛的裝備。
至於受檢閱的壓軸裝備,則同屬東風家族。
隻不過屬於遠程洲際導彈。
奈何,由於此導彈,並未進行過公開試射,讓人多少有些遺憾。
不得不說,這次公開進行裝備檢閱,所起到的效果確實驚人,可以說在國際上引起了一場大地震。
主要本以為無法攔截的,錢老彈道超高音速導彈,就已經是天花板了,誰曾想竟隻是東風家族的一位成員。這種震懾力,任誰也不敢再小覷。
甚至不誇張的講,安全大樓發言人格溫,出席記者會的時候話語都柔和了很多。
儘管都過去了七天時間。
上班時間,依舊有人忍不住摸魚上網,和大家討論。
“你們假期都看直播了嗎,這次放出來的可是有很多好東西,簡直都看花眼了,當然最帥的還是東風超高音速導彈。”
“東風超高音速導彈確實帥,科幻色彩直接拉滿了好不好。”
“不知道以後能不能在電影裡看到。”
“這可是我見到的首個三角扁平式彈頭,乘波體就是好用,怪不得能實現錢老彈道。”
“我之前看到過祝院士的采訪,中間還向徐院士表示感謝,好像咱們看到的這個科幻導彈外形,就是徐院士參與設計的。要不是那次海外的航母編隊找事,真不知道徐院士還參與了多少項目。”
“徐院士總能給我們滿滿的安全感。”
“要是也能公開試射洲際導彈就好了,沒看到確實有些遺憾。”
“放心吧,以後肯定有機會。”
……
徐源並不知道,在相同的時間內,此刻正有很多網友,還在討論前幾天裝備檢閱的事。
他整個人,沉浸在深度學習狀態中,仿佛進入到了另外一處空間。周圍辦公室內的所有聲響,都似乎和自己隔絕開來。世界中就隻剩下對黎曼猜想的推論過程。
“利用希函數的對稱性,證明其零點關於S=1/2對稱……”
……
黎曼猜想是關於黎曼ζ函數ζ(s)的零點分布的猜想。
在黎曼猜想中,數學家們把複平麵上?Re(s)=1/2的直線稱為臨界線,運用這一個術語,黎曼猜想也可以表述為:黎曼ζ函數的所有非平凡零點都位於臨界線上。
徐源隨著這段時間,對黎曼猜想深入研究論證,放棄的思路方法已經不少。
基本上都會在中途走入死胡同。
無法到達最終彼岸。
麵對這種情況,就隻能仰仗於靈感,重新尋找思路方法。
並適當在公式上變通。
就比如聽到所掌握的量子力學知識,在推導過程中便提供了許多靈感,甚至還成功解決過瓶頸。
但可惜,很快又會被新的瓶頸困住。
還有他也沒斷開和德利涅的交流,兩人偶爾會在郵件上討論。
因為對於德利涅,並未加入海外黎曼猜想研究團隊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不過像威爾斯和陶哲軒他們,這時候就沒辦法交流了。
畢竟人家也都正在全力證明黎曼猜想,且雙方還有著競爭關係,肯定不會主動講出自己的研究成果,那樣克雷數學研究所,和國際數學聯盟也肯定會問責。
今天徐源提前過來,主要是突然有了新的思路,這才想著趕緊驗證。
看能否讓許久未動的進度條,來上一次上漲。
否則長時間沒有進展的話,心裡所承受的壓力會逐步提高。
他早已習慣,自然不會被這些外界因素影響到,但田振等研究小組成員,就不太清楚了。
總之想要提高對某件事的動力,正反饋是必須品。
否則。
絕對會成為折磨。
儘管徐源也很想用好消息激勵大家,奈何有時總是天不遂人願,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隻能坦然接受自我調節。
就這樣。
不知過去多長時間。
隻見徐源手上的動作,終於主動停了下來。
片刻。
他緩緩抬起視線。
用手指輕揉了下太陽穴,緩解長時間保持深度學習狀態,所帶來的疲憊感。
同時。
眸子中閃過些許惋惜。
“果然,思路方法還是不對嗎?”
自顧自低喃之下,目光也再次看向,眼前正在消失的麵板上。
——
任務:黎曼猜想證明
學科:數學
進度:10%
結果:未完成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和研究小組,雖說讓進度條增長到了百分之十,看似這個數值並不算低,實際卻是越到後麵,進度條的增長越發緩慢。
更重要的一點,這個進度已經停滯了許多天。
說明他們在黎曼猜想的研究中,遭遇到瓶頸,以至於進展無法推進。
因為有著之前證明世界數學難題的經驗,遇到瓶頸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解決辦法也很簡單。
這就好比在通向終點的道路上,突然出現了很多石頭,將路徹底堵死,沒有辦法通過。要麼就動手把石頭清理掉,要麼就選擇重新尋找一條同樣能到達終點的路。
在經過分析研究後,徐源選擇了後者。
可惜想找到新的路並不容易。
他今天采用的新方法,並未讓進度條發生變化,便是最好的說明。
也就是說。
他還需要重新找方向。
念頭停留在這裡,他先是看了眼桌旁的時鐘。
發現距離中午吃飯時間還早,便打算繼續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畢竟在這種狀態下,靈感誕生的概率也會大些。
而就在下秒,他的動作,突然被外麵響起的敲門聲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