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算是個愛情故事...(2 / 2)

重生之我要紅 陳戟 8453 字 11個月前

她明明已經看了很多很多遍劇本。

通常來說,再勾動人心的戲碼,看多了也會麻木。

而且秦尤第一遍看這份劇本時,其實並沒有太被觸動,她客觀地認為這是一個好劇本,才迫切想要接下這部戲,而不是因為女主和她相似的經曆打動了她。

但或許是李寒香在和她見麵時說的那句話——

“其實我真正擔心的反倒是,你能不能演出那種久久不得意的感覺,你的演藝生涯有些太順了,可惜我不擅長寫年少得誌的

角色……”

李寒香並不知道,她近乎殘忍地剝開了秦尤的過去,讓秦尤回想起了她籍籍無名的,看不到出路的十年。

這十年,其實秦尤並不覺得多痛苦,她是那種喜歡挑戰的人,任務難度越高,她鬥誌便越強烈,這十年的挑戰,隻能讓她越挫越勇。

其實比起籍籍無名的那些年,不如說她劍走偏鋒紅了後,心頭才湧起了強烈的迷茫與不甘,因為那和她想象中的“紅”不一樣。

明明已經過五關斬六將,走到了這個圈子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走不到的地方,但環顧四周,卻發現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那麼大。

好在她有了第二次機會,她終於走入了自己想要的聚光燈的光芒中。

所以她的迷茫與不甘,其實都與沉浮掙紮的那些年無關,她其實沒怎麼想起過那些不停跑龍套,甚至連龍套都有可能跑不上的日子。

直到李寒香提起,於是那些早就被她層層封住的記憶重新呼嘯而來。

第一遍看劇本時,秦尤隻覺得劇本優秀,然後她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第無數遍,李寒香筆下女主的經曆一一將她的記憶喚起,她是怎麼跑遍片場連個試鏡都沒撈上的,她是怎麼在試鏡時被完全無視的,她是怎麼對講話牛頭不對馬嘴的選角導演笑著說出“你說得對”的……

那些早就褪色的回憶,被重新上了色,放進放映機,孜孜不倦地播放了起來。

有人說作家不該寫自己,確實,剖析自己的內心與經曆絕對可以讓這部作品真摯動人,但這無異於生啖自己的肉,還是嚼了八百遍後再喂給讀者。

或許演員也不該演和自己經曆太像的人,對,這麼演效果絕對出彩,要真實感有真實感,要靈氣有靈氣。

隻除了對演員自己不好。

人腦有自動保護機製,再痛苦的回憶,隻要不反複被觸發或是反芻,時間久了總會被淡忘。

譬如秦尤,她從不回頭看,所以她從不痛苦。

但這份劇本幫她回憶,幫她反芻了。

所以,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演員看了份感人的劇本,第一遍十分感動,看得涕淚交加,但多看多看,尤其是背上幾十遍之後,也就麻了。

但在秦尤這兒,情況卻完全相反,她起初讀這份劇本時,客觀

冷靜,甚至可以分心分析劇本的優勢具體在哪,但讀了一遍又一遍……讀了幾十遍之後,她卻反而忍不住攥緊了手,那些沉悶窒息,就像是潮水,退潮了那麼多年,然後終於翻湧上來。

不過,秦尤覺得這是好事。大多數情況下,演員讀劇本讀了太多遍後會“麻”,其實也就意味著真正上戲的時候,就缺了點第一遍讀到戲時的直觀感覺——那種最原始的,最直接的,沒有經受過任何理智分析的情緒。

如果是經驗豐富的演員可能還好,在接下來分析怎麼把這種情緒表演出來的階段,他們要麼會一直朝著這個情緒的方向前進,中途沒有任何偏移,或者哪怕中間偏了點,也可以通過回憶最初的感受儘快校正過來。經驗較淺的演員,就特彆容易演著演著,自己覺得還挺好,演得很詳細很層次分明,但最後一看——哎呀,這怎麼和我最初讀到劇本時想象中的表演不太一樣呢?

這其實就是加入了太多理智分析的壞處,大多數人或許沒有演戲的經曆,那就舉個寫文章的例子,在寫作中有個非常常見的情況,就是經過反複思慮反複修改出來的結果,結果寫作者事後仔細一想,這和我一開始想寫的東西不一樣啊……

因為起初的想法隻是一股衝動,它或許缺乏邏輯,甚至缺乏情節人物什麼都缺,但唯一不缺的就是那股純粹的情緒,而情緒才是真正打動自己也打動人的,在把這股衝動慢慢變成文字的時候,寫作者就會開始理智分析,但如果他們沒有校正的本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最初想表達的東西,就很容易被邏輯帶著跑,這時候他們考慮的,就不再是自己想表達什麼,而是怎麼表達更“合理”,而且由於這個過程是漸進的,表達的內容在慢慢慢慢變化,每一個階段的變化感覺起來都很合理都很靠譜,直到最後站在終點回頭看,寫作者才能發現自己究竟偏離了多少路線。

演員也是如此,在想著怎麼把這股情緒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很容易就會陷入單純的理智分析中,這裡改改那裡改改,結果最後一看,這怎麼和我想的不一樣呢……

秦尤在最最初開始表演的時候,其實就有這個毛病,因為她本身就是依賴邏輯遠勝於感受的人,不過她改過來很快,從新手到匠氣到看似渾然天成的“靈氣”,隻花了她兩年時間,那之後彆人都覺得她

是靠入戲而不是靠分析表演的,但其實她一直沒變過,她始終都是更依賴邏輯分析遠勝於與角色共情,隻是看的人對這種匠氣太重的流派有偏見,所以下意識地覺得純靠邏輯是達不成這樣渾然天成的效果的,於是自顧自將她扔去了“入戲”那一邊。

雖然這沒什麼不好,但秦尤其實也沒有彆的選擇,因為新鮮感本就不可能長期保持,除非已經把劇本忘完了的情況下再重看一遍,但那樣的話台詞估計也全忘完了……這不成了不敬業的反麵典型了嗎?不被導演罵死才怪。

但《算是個愛情故事》很特彆,至少對秦尤很特彆,她不再是越讀越麻木,反倒是越讀情緒越鮮明,這也是個神奇的體驗了,或許,這也能讓她的表演再多出一分打動人心的力量。

“秦尤,你來啦!”

就在秦尤低頭看劇本的時候,一道熟悉的女聲從她側邊幾米處響了起來。

是李寒香。

秦尤於是立刻站起身,雙手束於身前,頗有幾分乖巧的感覺。

“李老師,你怎麼來了?”

秦尤會這麼問,是因為通常來說,劇本編劇是不跟組的,尤其是李寒香這種已經混出了頭,少見的可以以編劇名字做招牌的名編劇。

跟組的編劇一般在劇組裡地位極低,是被導演或演員呼來喝去按他們的意思修修補補的編劇。

如果早知道李寒香也在片場,秦尤肯定不會直接坐下來讀劇本,而是先去和她打個招呼。

李寒香一擺手,自嘲道:“哎,叫什麼老師,我算什麼老師呢!”

然後她神秘一笑:“我來偷師呀,雖然當編劇是很清閒啦,但哪有當導演那種大權在握呼風喚雨的感覺爽,我也想在劇組裡當一回土皇帝呢,這次的導演是彭飛飛,雖然很多人嫌他拍攝風格太淡了,但是我挺喜歡的,嗯,我就懟著他學了,拍三個月,我總能學個一招半式的!”

秦尤笑了起來:“那我就期待李老師你的導演作品了,如果到時候有合適的角色,一定找我呀。”

李寒香:“我肯定會找你的呀!但那會兒你還看不看得上我這種沒經驗的導演可不好說了!”

秦尤:“李老師隻要喊我,就算是龍套我也願意跑的。”

李寒香揮了下手以示不信,不過臉上的笑容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