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要紅》全本免費閱讀
萱貴人之死這一劇情過後,憐秋的手段愈發淩厲,陸青生也沒有再折磨觀眾,憐秋下手的對象多是罪有應得令人生厭的角色,少數討喜角色也被他巧妙地處理成了因禍得福——
譬如被憐秋送進了冷宮的儷嬪,就是本來就不想再在後宮內攪風攪雨了,隻是她有把柄在賢妃手上,所以不得不兢兢業業地做這個攪屎棍,憐秋將她送進冷宮後,儷嬪可以說鬆了口氣,雖然生活條件很差,但她這麼多年來頭一次獲得了內心的安寧與平靜,終日吃齋念佛,真正虔誠篤信,眉眼間都多出了幾分佛光。
在這樣的前提下,憐秋的手段狠辣就是讓觀眾喜愛並向往的特質,不少人稱她為“近五年來最強宮鬥女主”,狠狠拉踩了一波這幾年各種粗製濫造的宮鬥劇,又有神秘的“戰力黨”孜孜不倦地分析她和其他幾個經典宮鬥劇形象如果生活在同一個後宮,誰能活到最後。
跨作品撕戰力永遠是殺流量的大殺器,畢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沒法真正得出結論,於是在《平生意》播出間隙,太閒的觀眾就這麼閒扯著淡。
上一世陳春意版《平生意》播出的時候,收視率最好也是這一階段,雖然憐秋殺萱貴人引發了大量負麵評價,但後續這段劇情確實太爽了,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又有容妃的形象反轉,在此之前容妃是胸大無腦跋扈囂張的寵妃,但一句“你以為隻靠一張臉,本宮便能榮寵十年嗎?”,容妃的人氣飆升,劇情也進入了新階段——切瓜砍菜是一種爽法,勢均力敵的對戰是另一種爽法。
而且,賢妃喜歡打暗牌,她一手培養出來的憐秋自然也慣用暗牌,但容妃走得是完全不同的路線,她喜歡用陽謀,這讓觀眾多了很多新鮮感,看埋線確實有意思,但偶爾也得來點新花樣嘛。
而且隨著容妃和賢妃積年累月的勢力對峙逐漸浮出水麵,很多以前看似中立的角色也紛紛對號入座,掀開了自己的陣營卡。
這一個月,觀眾追劇追得那叫一個熱血沸騰。
今天撕戰力,明天猜角色陣營歸屬,後天分析陣營實力,後天又跑去跨作品撕戰力,熱血上頭的時候恨不得自己衝進屏幕裡去代打。
一家專做小遊戲賺快錢的公司還趁此東風,開發了兩款小遊戲。
第一款其實都不能叫遊戲,隻是個
測試合集——“猜猜你是後宮中的誰?”
它所提供的角色中自然包含了《平生意》,以及所有紅過的宮鬥劇的角色。
一時間,各大社交平台上,到處都有人在分享這個無聊的小測試,當然,為了測出某個自己喜歡的角色而不停重測的人永遠大有人在。
這個小測試以病毒式的速度傳播開來,隻紅了大半個月,卻賺足了大把廣告費。
第二個遊戲稍微更像遊戲一些,是個文字版的宮鬥遊戲,無限接近於侵權邊緣,用的立繪和《平生意》的角色們有五六分相像,但改動了一些細節,名字也隻是改了個諧音而已,劇情相似度更是不用說……
但即使是這樣匆匆趕製的半成品遊戲,也因為蹭上了《平生意》的熱度,不少觀眾就是願意體驗一把親自宮鬥的感覺,也一時成了爆款,氣得不少遊戲愛好者大為搖頭。
這兩款遊戲的製作者其實隻是想蹭熱度賺一筆而已,但他們無意之間,卻讓觀眾對《平生意》的代入感變得更強了。
無論是不停測試想要測出“憐秋”這個結果,還是在遊戲裡順著憐秋經曆過的升級路線走一遍,都讓觀眾進一步模糊了自己和主角的界限,於是愈發為憐秋的高歌猛進叫好。
而那些更喜歡其他角色的觀眾也沒什麼差彆。
測好幾遍終於測出自己想要的角色然後欣喜不已,無意間便強化了她們對這個角色的認同感,再去從這一角色的視角走一邊劇情,這遊戲方多多少少還是乾了點活——幾個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劇情線而且結局都是封後,因為《平生意》還沒結局,所以這部分劇情是他們瞎編的,完全就是狗尾續貂,但沒人在意——這種代入感的增強掀起了一股新潮流,那就是討論如果自己穿越成《平生意》劇集中的某個角色,會怎麼做?
而這終於點爆了衛道士們的最大不滿。
《平生意》這部劇,當然不是隻有好評的。
或者說,宮鬥劇這一題材,因為其本身自帶的特性,也就自帶批評陣營。
無論是什麼時候,都不會少了覺得這種勾心鬥角的宮鬥劇是對社會風氣不良影響的人。
頂多是有些更激進,有些人更理智的差彆。
激進陣營批評一切宮鬥題材,相對理智的一部分人重點則放在這部
宮鬥劇是對宮鬥這種行為持批判態度,還是真心擁護這種社達氛圍,如果是前者他們就覺得問題不大,如果是後者,他們則會表現得比激進派更為激進。
《平生意》……則屬於很難判斷的那一類。
它播出後,理智派內部就開始了漫長的爭論和糾結——這部劇對宮鬥的態度究竟是啥?
如果將宮鬥劇製作成光譜,其中一端的頂點就是最被批評者詬病的偶像劇式宮鬥劇,因為這類劇集會大幅度美化後宮,讓人對其心生幻想,另一端的頂點則是徹底的批判態度,展示後宮的吃人本質,讓人看完隻想慶幸自己活在現代,隻在現代當個普通人都比在古代當後妃強。
不過更多的宮鬥劇都落在這份光譜的中段,隻是偏左或偏右。
比如,最常見的劇情,女主角原本天真善良,然後被一通打擊後黑化,這就相對靠近批判一方,因為明確告知了觀眾這鬼地方真的很鬼,所以理智派的批評者一般會放這類劇一馬,而去罵那些傳達“隻要有愛就能在這個鬼地方活下來”的劇集。
因為近幾年宮鬥劇的泛濫,這些理智派批評者們對判斷宮鬥劇的光譜位置已經很熟練了,但《平生意》讓他們猶豫了。
在劇集播出到憐秋殺萱貴人前,風向是稍微偏向這劇得罵的。
“嗯……也不能說《平生意》沒展現後宮險惡,但是這明顯是個爽劇,編劇不僅讓女主百戰百勝,而且無限將觀眾視角引到到了女主身上,而不是采用傳統宮鬥劇更偏好的群戲視角,這雖然不是偶像劇,但內核比偶像劇還不行好吧?帶入強者視角的觀眾當然會覺得後宮挺好的啊?”
“披著暗黑外皮的爽劇而已,這肯定不行,我也暫同這比偶像劇影響還大,小孩子如果隻是看了宮鬥偶像劇,隻要稍微長大點就會覺得這很扯淡,很傻,這種影響是可以被簡單剝除的,但是這種看似好像在展現後宮黑暗現實,但實際上的爽劇,對他們的影響就更難擺脫,這很容易強化他們的社達傾向,讓他們覺得環境惡劣但存在即合理,隻要夠強就能勝利,從而變成極端慕強又極端鄙視弱者的人,我覺得這部劇的影響可能會是這幾年最糟糕的”
“……”
但憐秋殺萱貴人的劇情後,他們的態度便有了一絲轉變,因為憐秋之死讓女主角從討喜的惡
人,變成了令人恐懼生厭的惡人。
陸青生對憐秋這一角色的塑造傾向被明確地展示了出來,哪怕是最挺憐秋的粉絲也是帶著“辯解”態度,這意味著她們很清楚憐秋所作所為是不好的,這讓這群衛道士們安心了不少,覺得這劇問題應該不大了——難道真有人看完憐秋殺萱貴人後還能覺得換作自己也能做出同樣的事嗎?如果有的話,那就是這個人本身問題了。
但觀眾的記憶畢竟是短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