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過後,重新來到龍眼樹下。
洪震南放下荊條,出手展示。
從洪拳基礎訓練的五大盤功開始,即“烏龍盤打”、“學士打躬”、“風擺楊柳”、“大臣吻靴”和“側身臥靴”。
到十二橋手,即“剛、柔、逼、直、分、定、寸、提、留、運、製、訂”,這是心法,講究在練習中體會拳理。
十二橋手法,即“穿、沉、分、架、摸、推、尋、磨、掛、撞、鎖、劈”,這是手法,主在實戰中的具體運用。
在洪震南的身上,洪塵看到了前所未見的洪拳。
最簡單的基本功,在他的身上展示得十分完美。
而橋手與橋手法,更是由內而外地顯露出一代洪拳宗師的非凡。
“等你把四平馬初步站穩了,我就教你工字伏虎拳,那是洪拳的母形拳,橋手、橋手法、橋馬,都在裡麵。工字伏虎拳練成了,就能學五形拳、虎鶴雙形拳,還有十形拳,棍,刀!十八歲以後,再學鐵線拳,內外兼修。小子,你這輩子有的練呢!”
形似畫餅,但洪塵卻心滿意足地吃了個飽。
洪拳有三寶。
工字伏虎拳排第一,因為這是洪拳諸多拳種之母,以步法進退成“工”字形,故名工字伏虎拳;
其次是鐵線拳,高級內功拳法,專為鍛煉拳手之用,也糅合了諸多實戰打法,是洪拳之所以內外兼修的關鍵,不過鐵線拳是努氣使力的功夫,稍有不慎就會穀傷度氣,因為人要到十八足歲臟腑器官才能完全長好,所以鐵線拳不適合十八周歲以下的小孩練習;
最後的虎鶴雙形拳,脫胎於五形拳,取虎形的“勁”和“形”,又取鶴的“象”,將虎的剛勁威猛與鶴的柔韌靈速相結合,正是剛柔並濟,為實戰應用的集大成者。
三天後。
洪震南擺收徒宴,大宴賓客,不止來了武術界諸多高手,還有許多商界華人前來捧場,連鬼佬也來了不少。
洪塵這個名字,也第一次在港島有所流傳。
隻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洪塵始終隨師父埋頭苦練、不問外事,甚至長期不出洪家大門。於是,除了洪震南國術社的部分學員,外人很快便忘了他的存在。
初步站穩四平馬,洪塵用了足足一個月。
工字伏虎拳,練了一年才達到洪震南口中的有所成就。
五形拳,三個月。
虎鶴雙形拳,一年。
十形拳,兩個月。
這些時間指的是真正入門打牢基礎,距離真正的精通,還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
堅持這兩個字雖然不是洪震南認為的練功最重要的東西,但也一定是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起初,洪塵還會和國術社的師弟們切磋,但後來,他的切磋對象就隻剩下洪震南一人。除此之外,洪震南嚴令禁止他與其他人交手,問手切磋也不行。
對此,洪震南的解釋隻有一句:練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再則,身懷利器而不起殺心,這本就應該是練功的一部分。
中華武術,武德、修養與俠義等正麵精神,永遠都是它無法分割的核心。
洪震南雖然脾氣暴躁,性如烈火,但教徒弟卻仍遵循傳統,想來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身上的缺點。
不過,洪塵確實知道,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他還無法保證自己在任何時刻完美控製自己右手的力量,並且右手的力量也沒有一直在原地踏步,而是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而提升。
這隻右手是洪塵的殺手鐧,也是洪震南最初看中他的原因。
好在,洪拳十二橋手,以剛為天、柔為地,配合其餘十種橋手,乃是洪拳的整體勁道要領。由此也叫洪塵在練功的過程中時時刻刻磨練自己對力量的掌控,而今已能發揮得圓融自如。
到了今天,洪塵也能自信地這樣和彆人介紹自己——
我是一個練習時長兩年半的武者。,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