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側(1 / 2)

九阿哥給宜妃安排了一處比較大又比較安靜的院子,他真的不大敢相信皇帝竟然讓宜妃來養老。

皇帝還活著,為什麼就要讓宜妃出宮?

九阿哥心想他們大清又不是漢朝,漢朝分封藩王,那些藩王是有封地的,藩王也可以去封地,還能帶著他們的母親去封地。而大清則不是那樣,阿哥們不用去封地。

那就是該等皇帝駕崩之後,那些妃嬪才能出宮養老的嗎?

“額娘,您就暫且住在這兒。”九阿哥勸慰宜妃,“昔日,楊貴妃跟唐明皇拌了嘴,楊貴妃便離了宮,等到後麵,她還是回了宮。”

“可是她死在了馬嵬坡下。”宜妃還是知道這一點的。

“……”九阿哥剛剛沒想到這一點。

“本宮也沒有她那般年輕。”宜妃道,“暫且先待在你這兒。”

宜妃還是想回宮,至於她什麼時候能回宮,她也不確定,就是得抓住任何能回宮的機會。

皇帝要去草原,她至少得等到皇帝從草原回來。在這一段時間內,她也做不了什麼,連皇帝都見不到,又如何哄好皇帝。

“您是兒子的額娘,您住多久都行。”九阿哥連忙道,“有什麼缺的儘管說。”

宜妃這一次來九阿哥這邊,她帶了很多東西來。

胤礽讓人給宜妃收拾東西,能收拾的都給宜妃收拾出來,彆讓宜妃的東西留在宮裡,免得她還有借口嚷嚷著要進宮。

當九阿哥看到宜妃的那些東西,他皺起眉頭,東西太多了,這根本就不像是短住,而像是長住的樣子。

“有什麼缺的,都從宮裡帶來了。”宜妃隻要想到她幾乎把所有的東西都帶出宮了,她把家當都帶出來,以後就真的很難回去。

“有下人收拾。”九阿哥深呼吸一口氣,這也不是大事情,下人收拾起來就快。

這些東西又不用宜妃去收拾,隻要是下人動,動作就快。宜妃出宮回宮,主要都是下人收拾東西。

他們不能被那麼多的東西嚇到,宜妃一定能回宮。

皇宮裡,良妃得知宜妃去九阿哥府裡住,她倒是想去八阿哥府,畢竟她又不得皇帝的寵。隻是她要養著十九阿哥,皇帝也不大可能讓去她八阿哥府。

宮裡的妃嬪都不覺得皇帝是在賞賜宜妃,一個個都覺得皇帝是在懲罰宜妃。

皇帝還活著,宜妃就被送去九阿哥府,她就很難再見皇帝。

惠妃就覺得這一件事情很不好說,雷霆雨露皆是恩,他們又不能說皇帝的不是。要惠妃說宜妃也是活該,宜妃和九阿哥非得撞槍口上,這也怨不得彆人。

宜妃真一件事情就沒有後宮的妃嬪在推波助瀾,皇帝沒去宜妃那兒,也沒有去其他妃嬪那邊,其他妃嬪又怎麼在皇帝的耳邊吹枕邊風。

要知道宜妃這些年過於肆意囂張,她得罪的妃嬪多了去了。

彆說那些妃嬪,就是四阿哥、太子這些人,他們在宜妃的麵前也未必討得了好臉色。

“阿彌陀佛。”惠妃雙手合十,也許她最近應該多念念經文。

一個年紀大的妃嬪,也不指望皇寵不皇寵的,還是得穩住現有的地位重要。她們生有阿哥,隻要不作死,位份就不會往下降,也許還能往上升一升。

可貴妃已經有人做,惠妃不可能成為皇貴妃。

後宮的一些妃嬪也擔心被送出宮,她們想她們沒有宜妃那般囂張,應當不會有事情。

隻是她們也不敢隨意往皇帝的跟前湊,就怕出事。要是她們出事,誰敢為她們求情,就怕到時候會有更糟糕的遭遇。

過了兩天,胤礽發現後宮的妃嬪安靜許多,沒有妃嬪再湊到他的跟前。

“吃些東西。”胤礽把一盤糕點放在康熙帝麵前,“吃飽點,才有力氣做其他的。”

“……”康熙帝看著那一盤糕點,那不是他所喜歡吃的糕點。

皇帝就得喜怒不形於色,可他現在是太子,又不是皇帝。康熙帝瞥了一眼糕點,還是不打算吃。

“吃啊。”胤礽道。

“……”康熙帝不吃。

“你吃啊。”胤礽道,“為什麼不吃?”

“換一種。”康熙帝道,“天天吃綠豆糕,降火降得還不夠嗎?”

“每一天都有新的火氣。”胤礽回答,“多吃一點,還是你想吃紅棗山藥糕,女人補血的?”

胤礽都這麼說了,康熙帝就更不想說,絕對不能讓胤礽有機會嘲諷他。

“烏梅湯也可以。”胤礽問,“吃嗎?”

“……”康熙帝不想說話,為什麼他要辛辛苦苦地批奏折,為什麼他成為太子了還要這般辛苦。

他不甘心,可惜他又不能不批奏折,他想要重新擁有權勢。

這就是一個無解之題!

宜妃在九阿哥府的第二天,她就說了九福晉。一天、兩天……九福晉對宜妃也有氣。

九福晉一大早就來給宜妃請安,她也知道宜妃是長輩,她是宜妃的兒媳婦,就不能不尊重長輩。但是宜妃最近幾天脾氣不好,九福晉就隻能忍著。

“你是怎麼當福晉的?”宜妃道,“他做蠢事,你就不知道攔著一點嗎?你給一個亂七八糟的人當額娘,就高興了?”

宜妃不想多怪九阿哥,就認為九福晉沒有拉著九阿哥。如果九福晉拉著九阿哥,九阿哥就可能不去做那些事情。

“……”九福晉站在一旁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