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旗哈哈一笑,拔出大將軍劍對著眾將士道:“諸位,改朝換代就在此時,爾等務必竭儘全力,明白沒有?”
“明白!”
“好,傳本大將軍令,立即兵發長安,擒拿唐皇李隆基!”
“是!”
三軍齊聲暴喝,宛如一支黑色長龍向著長安滾滾而去,平定了安西軍後,這裡是他們惟一沒有攻陷的地方。
隻要拿下此城,朝代將立即改換!
就在四十萬幽州軍兵分三路,向著長安圍去時,接到消息的唐軍,立即緊閉城門,快馬加鞭向著宣政殿而去。
“報!”
一聲奏報劃破長空,打破了宣政殿內的歌舞升平,李隆基不耐煩的揮揮袖子,趕走了胡姬。
“什麼事這麼慌張?”
“啟稟陛下,大事不好了!”守城將領單膝跪在地上,喘著粗氣道:“半柱香前,探馬查明距離長安五十裡的地方,發現一支強大的鐵騎部隊,粗略估計最少五萬人!”
此話一出,滿殿嘩然,眾臣無不是變了臉色,五十裡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隻是一眨眼的功夫,便能殺到長安城下。
這樣的話眾人豈不是無路可走了?
楊國忠身為當朝宰相,立即往前邁了一步,大聲道:“陛下,老臣以為朝廷不必驚慌,五萬鐵騎雖然勢如洪水,無堅不摧,但那是在平原上。”
“如今的長安漫說駐紮著三十萬大軍,就是那高高的城牆,以及甕城就會化為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足以擋住五萬鐵騎!”
“臣不才,願率領大軍與長安共存亡!”
聽到這番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話,無論是李隆基,楊玉環,還是滿朝的文武,都是暗自點頭。
不愧是當朝宰相,大敵麵前,這份魄力果然少有。
然而還不待李隆基說話,守門將領又說道:“楊相,末將還沒有說完,五萬鐵騎隻是先頭部隊,緊隨其後的是範信的炮兵部隊,為了攻下長安,足足拉來了兩千門重型火炮!”
“還有,八萬神機營,步兵營等等,一共來了四十萬大軍!”
“什麼!四十萬大軍?”
一聽說來了四十萬武器先進的重型部隊,滿朝文武臉都嚇白了,城內隻有三十萬新兵,守城都勉強,怎麼可能打得過範信的幽州軍。
尤其是楊國忠,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他娘的來了四十萬幽州軍,他說什麼也不會說出這番話啊。
現在好了,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想到這裡,他咬咬牙當即跪倒在地,擲地有聲道:“天子守社稷,臣子守國門,臣身為當朝宰相自當以身衛國。”
君臣眾人剛要欣慰的點點頭,不想楊國忠話鋒一轉:“奈何,臣年老體弱,腰不能動,腿不能抬,一口氣上二樓都費勁,真是遺憾啊,我看不如命令安祿山節度使和史思明大將軍,坐鎮長安如何?”
李隆基…..
眾臣…..
良久,眾臣回過神來齊聲道:“陛下,楊相說的有道理,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今範信老賊率領大軍兵臨城下,顯然是打算消滅我大唐。”
“您身為天子,絕不可輕易犯險。”
李隆基欣慰的點點頭,不愧是自己提拔起來的臣子,關鍵時刻真是為自己著想啊,說得沒錯長安已經是險地,自己確實不能在待了,必須得去巴蜀避避風頭再行,等平定了叛賊再回來也不遲。
心中做出決定後,李隆基起身對著眾臣道。
“諸位愛卿不用勸了,朕身為大唐天子,怎能離開自己的臣民擅自逃走呢,不用說了,來人,擬旨。”
“立即加封安祿山為長安防禦使,全權負責保衛長安,不得有誤!”說完,大袖一揮離開了宣政殿。
這一幕看得眾臣感慨唏噓,到底是大唐皇帝,這份與城共存亡的氣節,果然非同一般。
離開宣政殿後,李隆基一把握住楊玉環的手:“愛妃,你趕緊回去收拾一下,能帶走的都帶走!”
“陛下,您不是說與長安同在嗎?”楊玉栓眨了眨大眼睛,一臉不解的問道。
李隆基苦笑連連:“能守住的時候,朕自然會與長安共存亡,這都守不住了,留下來不是等死嗎,其它的先不要說了,等咱們去了巴蜀再說。”
說著,轉過身對高力士道:“挑選一些可信的人,組建一支軍隊護送朕前往巴蜀,其餘的一概留在長安守城。”
“還有,太宗皇帝說過民心似水,朕離開長安的消息不準透露給任何人,以免影響朕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陛下放心,奴婢這就去安排。”高力士躬身施了一禮,腳步匆匆的離開了禦花園。
見高力士走了,李隆基想了想,來到觀風殿將則天大聖皇帝的靈位揣進懷裡,以防長安陷落被抓時,被範信斬殺。
有了這塊靈位,他相信以範信的性子,肯定會留他一命。
……
長安北郊大營。
此時的這裡三軍列隊,鼓聲齊鳴,身穿盔甲的安祿山騎在馬上,正在指揮大軍進行操練。
在他身旁一個山羊胡子男人,笑眯眯的觀看著。
“節度使大人,屬下聽說楊國忠那家夥弄了不少胡姬獻給李隆基,弄的我們的皇帝連朝都不上了。”
聞言,安祿山哈哈一笑:“老史,你不覺著這是上天給我們的絕好機會嗎?”
史思明一怔,繼而激動道“節度使大人,您準備要動手了?”
關於造反篡位的事,他之前已經勸說了很多遍,安祿山始終說時候不到,聽這話意思恐怕是要動手了。
安祿山感慨的點點頭:“是啊,長安城內三十萬大軍,儘數被我們掌控,李隆基身邊隻有不到兩萬的軍隊,想要取而代之是輕而易舉的事。”
“原來如此。”史思明一臉的若有所思。
這時,一隊騎兵策馬而來,來到近前後猛的一嘞韁繩。
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