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武則天的退位詔書。(1 / 2)

一場事關糧食的天大難題,在範信悄無聲息的幫助下得到了圓滿解決。

而渾然不知情的眾臣卻像往常一樣,來到上陽宮大殿。

“聽說了嗎,各道州府縣的耕牛都解決了。”

“真的假的,前幾天朝廷不是還束手無策嗎,怎麼這麼快就解決了?”

“這還能有假?沒看戶部尚書許正臉上洋溢著笑容嗎?肯定是真的。”

就在眾臣議論是誰解決這件事的時候,宋璟從外麵走了進來。

聽到大夥在議論此事,眼角跳了跳,走回自己的位置。

“廣平,你聽說了嗎,各州府縣缺少耕牛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隻要百姓們及時開墾土地,保證秋天又是一個豐收年!”

姚崇顯得極為興奮,近日來他都快被這個問題愁壞了。

聞言,李顯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意,往前爬了兩步,抱著武則天的大腿哭嚎道。

武則天退位前能獲得這樣的榮耀,對於太子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隆隆賀聲中,武則天最後看了一眼兒子,黯然的離開了帝壇。

什麼落葉歸根,告老還鄉,這些大臣各個手握重權,門生故吏遍地,最次的也是一方領袖。

隨著耿總管的話音落下,數百位大臣齊身跪倒在地,郎聲道。

“臣等謝過陛下!”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時,一位內侍突然闖進上陽宮大殿。

尖銳的嗓音在祭壇上空響起。

“母後,兒臣不想當這個皇帝,還是您老繼續執掌大周江山吧。”

“臣等參見陛下!”

換成彆人說這番話,或許隻是按流程謙讓一番。

這會讓後者背負巨大的壓力。

“東石峽穀一戰,末將痛失愛子,早已動了歸隱之心,這次正好隨陛下一起離開朝堂。”

而是自己的兒子李顯!

回宮的途中,禦攆外忽然傳來耿總管驚訝的聲音。

在眾臣的恭賀聲中,身穿五爪金龍服的李顯登上台階,走到武則天麵前雙膝跪地,雙目通紅道。

“現在病入膏肓了,隻想趁著還能動彈,回老家去看一眼,也算落葉歸根了。”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不知有多少人暗中祈禱武則天快點退位。

“你們恐怕還不知道吧?”

這件事他們確實不占理,所以隻能老老實實的聽訓。

他非常害怕這次又和上一次一樣被罷免流放。

“母後,兒臣舍不得您啊,母後!”

“不錯,正是範信從突厥帶來的數萬匹耕牛,以及他自己圈養的財產!”

一念至此,武則天擦掉眼中的水霧,大笑道。

“怎麼了廣平,朝廷解決了這麼大困難你我身為朝廷臣子,難道不應該感到高興嗎?”

“不瞞諸位愛卿,朕早年間出宮巡遊時就叫曌公子。”

李顯往地上磕了兩個頭,起身擦乾眼淚,雙手接過了傳位詔書。

宋璟苦笑著搖搖頭,內心充滿了鬱悶。

上麵赫然寫著大周皇帝萬歲,六個大字。

說話的功夫,上陽宮大鐘忽然發出沉悶的響聲。

“啟稟陛下,半個時辰前,皇城守將來報,城門外彙聚了數萬百姓,好像要對朝廷表達感謝之意。”

隻是令眾人奇怪的是大周耕牛有限,她哪來這麼牛?

難道是……?

眾臣的腦海裡不約而同浮現出一道挺拔的身影。

“什麼!”

這是何等的情義啊。

由此可見君臣二人之間的感情深厚到了何種地步。

無論她做什麼,世人都對她充滿了仇視。

竟然有人一次性拿出十萬頭耕牛幫助朝廷度過了難關。

李顯身穿黃袍坐在大案後,眉頭緊鎖的看著案上的奏折。

“人走茶涼,朕已經不是皇帝了,還能有誰來。”

眾人一路來到應天門前,立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看到這幾個字,宋璟和姚崇對視了一眼,眼中皆是有著複雜之色。

嚇得眾臣渾身一凜,低下了頭去。

“謝陛下!”

“當你們站在上陽宮大殿糾結對他的彈劾時,人家已經派人把耕牛送到了各地災縣。”

“臣以為朝廷應該立刻派遣一位行軍大總管前往前線督管邊境防務,以防吐蕃人趁機偷襲。”

但李顯和彆人不一樣,他是真不想當這個皇帝。

“太子殿下,請您接召吧。”

“諸位,彈劾一位公忠體國,愛民如子的好官,難道你們不感到羞愧嗎!”

“故此將帝位傳於太子李顯,以望其能帶領大周披荊斬浪,綿延萬世,欽此!”

“陛下,臣雖然年輕,但論影響力絕非朝堂諸公能比。”

武則天輕歎一聲,轉過身去擺了擺手。

“陛下,老朽蒙您不棄,短短數年便榮升鳳閣鸞台平章事,執掌中樞”

原本打算今天宴請宋璟,姚崇幾位老師傅一起慶祝一番。

這時禮部官員一聲大喊,位列台階下方的大臣紛紛跪倒在地,嘴裡高喊新君萬歲。

“是啊,幾百萬貫銅錢不是一筆小數目,想要短時間內湊齊這麼多耕牛簡直不敢想象。”

說到最後,武則天的語氣儘是淩厲之意。

接下來婁師德,魏元忠等人陸續給出了理由,輪到範信時,武則天擦擦眼角,似笑非笑道。

“是陛下。”

說到這裡,武則天起身,目光感慨的看著眾臣。

“陛下,這十萬頭耕牛莫非是範信從突厥那裡…”

“眾卿平身吧。”

一直以來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像太宗一樣,成為萬民敬仰的皇帝。

武則天仰天大笑三聲,一甩袖袍對著眾臣道。

然而,當他看清身後跟隨的幾人時,鳳目一下就紅了。

“是啊陛下,您的一生總算是圓滿了。”

沒想到會發生在這個時候。

“張相愛卿所言在理,隻是何人適合坐鎮前線?”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自天授元年以來,朝廷曆次重大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

“沒什麼,老夫隻是感慨世上竟然有如此性情之人,為了所謂的情誼,居然可以一擲數百萬貫,”

“廣平,一會陛下來了,你我可一定要聯名上奏朝廷,好好的獎賞這位無名的富商。”

結果不成想賀蘭山驛竟然傳回來一封八百裡加急的塘報。

姚崇臉色驚疑不定的問道。

大周自建國以來,還從來沒有過百姓獻瑞發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