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下第一閒職(1 / 2)

朱棣登基後就開始堅持使用內河漕運,其實是在補元朝留下的爛攤子。

漕運養活了大量人口,關係到大量的服務業,這些錢全都是朝廷的投資產生的效應。

而且成果也很明顯,幾百年的漕運建設拉動了運河沿線的各種產業,一條線上出現了許多繁榮的運河城市:揚州、淮安、徐州、濟寧、兗州,乃至漕運沿線輻射的臨清、開封都恢複了元代以前的繁榮景象。

用國家投入帶動落後地區的經濟增長,可以說從永樂帝開始決心振興漕運是一盤下得相當成功的大棋。

當然,朱棣當年製定政策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後續會帶來什麼反作用他也不能想到,他哪能知道自己當年製定的一個政策會被兒孫實行二百多年不改……

如今,運河沿線早已發展起來,但是漕運係統卻已經尾大不掉。

其實在這時改漕為海肯定對於大名左支右絀的國家財政有好處,但是百萬漕工衣食所係,這樣的改革已經無比困難,起碼就萬曆皇帝這德性,他肯定不是一個有能力做如此大動作的改革家。

果然接下來熬過中午,王文龍吃了自己帶的飯,根本就沒人來找他。

當然花費也是不菲,此時漕糧已經不走海運,吳淞口往北的海船希少,如果沒有李旦的關係,王文龍也難得能走這條路去往京城。

“王舍人可以等待內閣傳召。”

和太監聊著王文龍才知道這中書舍人為何有這麼多富家子弟願意花上萬兩來追求。

此官不光清閒,是真正的內庭官,且還可以加銜,明朝幾任皇帝都很喜歡把自己看中的文人直接提拔到中書舍人的位置上,然後不斷的為其加官。

王文龍的工作單位是內閣的中書科,工作地點在紫禁城中,閣佬們在東閣辦事,王文龍他們這些中書舍人就在內閣的西小門外。

王文龍問那太監:“今日中書科為何無人?”

王文龍想著自己今後可以長期翹班,再熬一段時間,或許可以去請長假。

沈鯉:“到我家中坐坐。”

王文龍好奇的看著這一幕,哪怕沈鯉再是簡樸,堂堂內閣大學士家中也不該是這樣光景。

“你就是王建陽?”沈鯉上下打量他。

想到史書上關於沈鯉夫妻關係的記載,王文龍也就明白了,沈鯉此時多半又被他那老婆冷暴力了。

王文龍到外頭找到了等他一天的王平保,找個偏僻的地方脫下官袍,兩人就跟著沈鯉的轎子一起走,沈鯉的家在灰場外,也就是原來的西廠邊,離紫禁城並不算遠。

萬曆三十三年二月初,王文龍抵達京師,終於得以換上中書舍人的官袍去上任。

今天能穿這樣官袍從內閣出來的也就隻有沈鯉了。

西製敕房的幾間房屋低矮,不知多少年沒有休整過了,路上都長了草,窗欞上破了的窗戶紙都沒有揭下來,而是直接又拿了一層窗紙刷漿糊糊上去,可見這小太監平日工作也是極不上心。

而沈鯉死後,他的繼子已經被毒傻,他的女兒也因為沒有辦法讓自己兒子繼承沈鯉財產對沈鯉的後事不理不問。沈鯉的靈柩停在祠堂中好幾年才有故友籌款將他下葬。

王文龍記得曆史記載中沈鯉死前想要見自己的繼子最後一麵,卻因為女兒的阻攔都見不到,最後含恨而終。

“製敕房乾活的文書已經到內閣幫忙整理資料、擬旨去了。”太監回答。

“這便是西製敕房?”王文龍看著眼前那一排低矮的方形小瓦房,問太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