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楊嗣昌買書(1 / 2)

湖廣,長沙府,楊嗣昌抱著自己新寫的書籍,搖搖晃晃的走下了河船。

這年頭的湖廣行省基本上包括了後是湖南湖北的區域,湖北對應地區已經相當發達,而湖南的發展程度則要低得多,隻看從嶽陽往西一大塊地方的地名就知道:湘西一大片的安撫司、衛所、宣慰司……

事實上楊嗣昌的祖先就是在洪武年間被發配到武陵充軍的,經過幾代人才在武陵府站穩腳跟,楊家漸漸成為武陵的望族,楊嗣昌的父親今年剛剛考中了進士,這對於武陵人來說可是一件大事。

楊嗣昌父親的大名熟悉明末史的朋友想必非常熟悉:崇禎年間的兵部右侍郎、陝西三邊總督楊鶴。

今年楊嗣昌才剛滿十七歲,在家風薰陶之下自幼潛心讀書,他的理政才能還沒有多少顯現,但卻已經是個小有名氣的詩人。

這兩年楊嗣昌寫了一本描繪家鄉山水風俗的筆記文學《野客青鞋集》,十分想要將之出版,這次來長沙就是為了此事。

“駱千戶,怎敢勞煩您在碼頭上等候?”楊嗣昌一下船就看到駱思恭站在碼頭邊,連忙上去打招呼。

駱思恭笑著說道:“我已幫你去湖南官書局說項,他們願意看看你的書稿,你拿上我的手書直接去便是。”

楊嗣昌連連感謝,又問道:“駱千戶接下來哪裡去?”

駱思恭回答道:“我先去一趟衡陽,見武夷先生,而後便回老家祭祖。”

對錦衣衛這種特務機關皇帝比較喜歡任用世家子弟,駱家就是這樣的錦衣衛世家。

駱思恭的叔祖父就是嘉靖朝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的父親是世襲錦衣衛千戶,到駱思恭這一代二十幾歲也早已經承襲成為錦衣衛千戶。而駱思恭的兒子叫駱養性,按照原本曆史,也將成為崇禎朝的錦衣衛指揮使。

駱思恭家是湖南永州人,這年代湖南湖北雖然還都屬於湖廣省,但是兩地之間早已經有文化分隔,湖南地方更窮,本地稍有名望之人更喜歡抱團。駱思恭從小在京城長大,但是他們一家卻與同鄉官員和名士頗有來往。

比如他所說的武夷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朝聘——王夫之的父親,湖南衡陽人,到江西求學讀書成為名士。

楊嗣昌的父親楊鶴今年考上進士,對於湖南來說,也的確算是難得人才。

楊鶴如今還在翰林院裡頭熬資曆呢,自然沒有麵子幫他出書,武陵地方太窮了,連書坊都沒有,就隻有幾家書鋪,根本刻不了書,而聽說楊嗣昌這個湖南新科進士的兒子想要出書,回鄉的駱思恭直接表示可以幫忙。

事實上整個此時的湖南地區都沒有什麼上得了台麵的出版業,湖南的刻書業趕上全國的刻書步伐那得是清代晚期湘軍崛起以後的事了,明代的湖南連稱得起字號的書坊都沒有。

到萬曆年間湖南主要的刻書機構還是家庭式的作坊,所刻的內容也以小學啟蒙書、唱詞、黃曆日曆、鄉黨應酬以及簡略醫書為主,沒有什麼大部頭書籍。

湖南少數能夠刻得起閒書的機構中有一家就是地處長沙府的湖南官書局,這個書局基本上被長沙藩王宗室所掌控,要不是駱思恭開口,楊嗣昌連進門的機會都沒有。

拿上駱思恭給的書信,楊嗣昌帶著自家書童行走在長沙府的街頭。長沙是湘中四水彙聚之地,沿著湘江、瀏陽河一線人員往來不息,看著此地市麵的熱鬨景象,楊嗣昌的心情都變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