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瓜菜代(1 / 2)

王文龍所說的方法的確出乎三人所料。

此時幾人想的已經都是要怎麼才能讓百姓不至於群起逃荒,從沒有想過還叫百姓回去種地的事情。

其實金學曾叫沈有容前來主要目的就是準備讓百姓分批去逃荒,還要走向不同方向,這樣起碼沿途還有供應能力,而且軍隊要掌握百姓逃荒的主要目的地,避免沿途出現事情時來不及調撥。

徐學聚搖搖頭說道:“此時大災將起,頂多帶著這些百姓到山上去挖挖野菜抓些獵物充饑,怎麼還可能讓他們去種地?”

看著幾人奇怪的目光,王文龍起身對幾人道:

“我在海外曾學過一些種地的知識,諸公能否先聽我講一講?”

見三人都是點頭,王文龍解釋道:“萬物生長乃是依靠太陽的陽氣,人類將作物種在地上接受陽光,作物便將陽光之中的陽氣固定為自身能量,人體吃下這些作物,將能量又消化為自身的力氣,便有力氣可以生活。”

他一邊說一邊看著眾人的表情,見幾人沒有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態,他繼續說道:

“今年因為大旱,田中作物長勢不好,長勢差的作物固定下來的能量太少,這些能量養活不了泉州府的百姓,便會出現饑荒。”

王文龍其實是在把生物圈中植物是生產者的概念用此時人能理解的方式說清楚。

“現在這一批作物固定下的能量少已經成為事實,這樣的能量缺口不能補足,所以百姓必然逃荒。田中的水稻馬上就要收貨,已經過了灌漿期,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增產更多,幾位想想想要從太陽攫取更多的能量該有什麼辦法?”

到此王文龍停頓了一下,給眾人思考。

在場徐學聚是讀書人,陳經綸還是個農業學家,對於自然科學有所了解自不必說,沈有容也讀過些書同樣可以理解複雜事物。

他們第一次聽說太陽能轉化成植物儲存的化學能,化學能再供人體吸收的這樣一套能量學說,這解釋雖然新奇,但是卻也易於理解。

三人稍加思索都理解了王文龍的意思,接著變覺得這套學說可以解釋許多農業上的問題,而且理論十分巧妙。

徐學聚想了想便道:“建陽的意思是如果遇到災荒就應該在接下去時間於農田上補種其他作物吸收陽光?”

王文龍點點頭笑道:

“正是這個道理。所有植物都能從太陽中吸收能量,但是所吸收的能量一部分要打折扣,另一部分也不都來長可以吃的東西,不少長成了粗壯的樹枝樹乾,或長成了無用甚至有毒的花朵葉子,人類吃了也沒什麼營養。唯獨經過世世代代選育出來的作物所儲存的能量是人體最容易吸收的。”

三人都是點頭。

“穀物儲存的能量最多,隻要幾碗就可以飽人,瓜菜雖然不如但好歹聊勝於無。”

“既然最重要的主糧作物歉收,就應該帶領農民種瓜種菜,用這些瓜果蔬菜儘一切可能將剩下時間落在土地上的太陽能儲存起來。瓜果蔬菜所帶來的能量總能多養活幾個災民。無論如何都比農民全部逃荒,土地荒蕪,讓太陽能平白浪費去長那些人類吃不了的雜草來的好。”

王文龍從跟著徐學聚一起視察災情的時候就開始回想曆史上有沒有萬曆二十七年福建大災的記載,他發現這年朝廷開倉賑災的地方主要是河南河北與山東並沒有提及福建,便知道福建雖然受災,但是災情並不過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