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袁宏道(1 / 2)

葡萄牙殖民帝國是大航海時代以來歐洲崛起的第一個世界性殖民帝國。

從開辟好望角航道開始,葡萄牙人一步步掌控了印度以及馬六甲航道,在印度和東南亞開設商館,並開辟印度殖民地,控製波斯灣,隻是因為國家太小,隻能經營海上商貿沒有能力大規模的經營殖民地,所以在近幾十年才終於被後來而上的西班牙和荷蘭擠下了海洋霸主的位置。

但是直到氣息咽咽之前,葡萄牙人仍然能夠占據澳門,在日本開辟商館。

把葡萄牙帝國的曆史寫出來,整個大航海時代的前期景象也就一覽無餘了。

王文龍還打算再在書裡頭添加一些私貨,比如指出即將發生的販奴貿易以及美洲開發,含沙射影的表示美洲和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有還未被開發的大金礦大銀礦。

幾乎可以確定,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居然有這麼掙錢生意的明朝人肯定會目瞪口呆。

不需要他直接下場建言,那黃金鋪就的航海大利就會引起天下轟動,而他王文龍自然也能夠因為此書掙得大名。

“三寶太監下西洋七十年後,葡萄牙人瓦斯科·達伽馬抵達印度海岸,他見到三寶太監的遠航留下的一座重要紀念碑,碑文彰顯著天朝的寬宏大度:比者遺使詔諭諸番,海道之開,深賴慈佑,人舟安利,來往無虞……可葡萄牙人的到來沒有這樣的祝福,他們的小船十分寒酸,遠不像中國船隊那樣威武雄壯。但是,葡萄牙人用自己船帆上的紅色十字和船上的銅炮宣示了自己的意圖:與大明不同,葡萄牙人會毫不猶豫先發製人地開炮,並且也決定再不會離開……”

王文龍的毛筆飛快的在宣紙上書寫著,一邊為他磨墨的李八斤累得渾身是汗。王文龍直接采取了原書的編排方式,一開篇就將鄭和下西洋和達迦馬開通歐洲印度航道放在一起對比,由此吸引大明讀者的好奇心。

接著時光回溯,講述葡萄牙開始海外擴張之路的過程,襲擊摩洛哥,殖民非洲,開始尋找新航路。

王文龍特意把葡萄牙這個國家發際之前國小民貧的情況描述出來,接著分析每一次他們航海之後所獲得的利益,借此說出大航海之中藏著多少利潤。

這東西真寫起來可比抄要困難多了,哪怕王文龍為了保證行文流暢使用現代漢語,大大加快了寫作速度,但是文中許多內容的取舍還是讓他寫得頗慢。

從上午寫到傍晚,王文龍幾次刪改才寫出五千多字的序章。

就在王文龍拿著原書作品刪刪減減的時候,南京的一座書樓中,袁宏道正頗為好奇的從焦竑手上接過一本。

袁宏道是湖北公安人,和那些科舉失意轉而從文的讀書人不同,袁宏道十六歲就考中秀才,然後他因傾心詩歌古文,組織了好幾個文社,十幾歲才名就傳滿荊州。

而這貨寫詩的同時,還鑽研八股,用業餘時間去考試,二十一歲中舉人,二十三歲考中了進士。

如果說奪得福建會試第一的李光縉算是神童的話,袁宏道的科舉天賦隻怕就是文曲星級彆。

中進士兩年之後,前年袁宏道被選為吳縣縣令,他在地方任上官聲頗好,但是因為覺得當官工作太忙,難得清閒,於是留下“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尤為苦,若做吳令則其苦萬萬倍,直牛馬不若矣”的感慨,在任上第二年就辭職了。

如今袁宏道才三十二歲,去年開始辭職後的袁宏道就在東南名勝之地遊玩,一邊同自己的文友交往應酬,漸漸完善自己文學“性靈派”的思想。

而坐他對麵的焦竑也是一位大佬,他是南京人,萬曆十七年狀元,先後擔任翰林編修和南京司業,焦竑年輕時家境不富裕,但是自幼喜愛讀書,當官之後條件改善,藏書越來越多,回到老家南京當官更是醉心於此,現在藏書已經聚滿一棟樓。

袁宏道從焦竑手上接過那本《儒林外史》,看見這書的書頁都已經被焦竑翻的卷邊,好奇問道:“這書有這般好看,竟讓焦兄不忍釋卷?”

焦竑道:“賢弟不要取笑,這真乃曠古絕經之也,比你去年借給我的《金瓶梅》也不差多少。”

雖然焦竑比袁宏道大了二十幾歲,但是兩人卻是平輩論交。

袁宏道驚訝道:“若是如此可要防謝兄來借。”

焦竑聞言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