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羨慕他們的奮鬥的熱情,有人疑惑於季知行究竟給他們下了什麼蠱,叫他們一分錢工資都沒有還肯這麼自發自覺地竭儘全力。即使零重力座椅項目再有前景,他們這些社員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拿個正式聘用合同啊,有必要這麼拚嗎?
9個社員多少都曾麵對來自同學朋友的疑惑。
“為什麼?”晏如淺笑了一下,“大概是因為在那裡我得到了一直想要的公平吧。”
從小到大,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是鄰居們說,男孩子後勁足,以後一下子就趕上來了,叫她不要驕傲自滿。高二分科時,她選擇了理科,但是親戚們說,男孩子的思維邏輯更強,女孩子學理科很吃力的,叫她改選文科。
她不認!無視她的努力,僅以性彆來否定她,這不公平!
可是,這樣的不公平一直存在,甚至無處不在。
進入大學後,她看過形形色色的社會新聞,對畢業後的就業情況有很悲觀的預想。
或許,不管她實際是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HR也可能會因為她未婚未孕、已婚待孕、還未生滿三胎等種種情況而覺得她不夠穩定不符合公司的利益。即使順利進入公司,也仍然可能會因為這些荒謬的原因而在升職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而現在就有這麼一個機會,讓她可以規避未來這種悲哀的可能。
季知行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他的好不在於他多會籠絡人心,而在於他不會因為性彆而區彆對待,自然而然地給所有社員公平的機會。
所以,她不是被下了蠱,不是被什麼空頭支票迷了心,而是在為自己爭取一個公平的未來。
晏如要的是公平,而易戥追求的是信任。
在搬到實驗室開始實驗後的第一個月,其他小組或多或少都試出了值得繼續研究的方案,隻有他們組什麼像樣的方案都交不出來。
真的不是他們不用心,而是從“極硬”這個極限角度開始研究,一時半會確實是試不出什麼合適的材料。
零重力座椅的特色在於能夠根據用戶坐姿的變化而即時調整椅麵以釋放壓力,這種豐富的變化性決定了椅麵材料肯定要有一定的柔性。
他們從“極硬”這個極限角度開始研究也是為了往中間度推,所以一開始試不出可行方案是很正常的。
可是,社會上多的是隻看結果不看過程的老板,你沒有做出成績就是你的能力有問題,彆的都是廢話都是借口!
可季知行不會這麼看待他們,而是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放手讓他們去做自己想要做的實驗。哪怕他在沒有任何成果的情況下申請購置價值50萬元的全自動磁珠純化儀,季知行看完申請報告後二話不說直接就同意了。
實際上,他們組在寫申請報告的時候也是很忐忑的,生怕季知行嫌棄他們乾不出成績還那麼會花錢。季知行二話不說在申請報告簽下名字的那一瞬間,易戥就覺得他這輩子不可能再遇到比季知行更好的老板了。
其他社員有的和晏如、易戥想法一致,有的認為在零重力社得到了自我成長,有的單純是喜歡這種齊心協力的工作氛圍。
總之,雖然季知行基本不懂怎麼籠絡人心,但零重力社的9個社員們都心甘情願地為這個項目而竭心儘力!
林朗、許東陽以及9個社員都得兩頭忙,季知行反而是最輕鬆的,因為他這學期仍然申請了免課。
不過,這回他沒有再麻煩諸位老師為他單獨出卷,而是以上學期期末在《》發表的一作論文申請到了免課的資格。
原本,廣陵大學並沒有這條免課規定,這條路是被數院的一位學姐踩出來的。
那位學姐大二就在《數學年刊》上發了一篇數論方向的一作論文。
《數學年刊》是由世界數學中心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期刊,是數學界四大頂級期刊之一。
當年,學姐拿著論文跟學校申請免課一個學期,以便繼續潛心鑽研數論。雖然學校認為閉門造車不可行,但學姐還是以她的口才為自己爭取到了免課的資格。後來還又陸續發表了兩篇SCI論文,繼續免課,成為廣陵大學所有學生都歆羨不已的傳說。
林朗更是以這位學姐為榜樣,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
雖然還是得繼續上課,但林朗在簡西之事後就發誓要一雪前恥,果然帶領釋壓小組卷得煙塵滾滾,很快就有了突破性的新進展。
釋壓結構分為傳感、控製、服務三個部分。
因為簡西作祟,他們一直被卡在傳感部分。在輸入正確的參數之後,傳感組件在開學前就宣告完成了。
開學後,在大家的努力下,控製與服務部分的組件也陸續實驗成功。但是,仍然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
林朗來請季知行去看看他們的最新成果,季知行一看林朗臊眉耷眼的樣子就知道成果不理想,但是在繞過分隔板後,還是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這個是……機甲嗎?”
季知行看著眼前差不多2米高的龐然大物,隻覺得比起安全舒適的日常座椅,眼前的這堆構件更像來自科幻電影的暴力機械。
要放在以前,林朗肯定得沒正形地自誇一句“很酷吧”,但是經過簡西的事後,他就不好意思再這麼不著調了。
“那個啥……我給你介紹一下啊。”林朗指著其中一部分說道,“這堆是傳感組件,就是你之前加了阻尼齒條和齒輪的那個。”
季知行踮起腳尖左右看了看,哦,認出來了。
林朗比劃了籃球大小的一個圈,繼續介紹道:“傳感組件下麵就是控製組件,然後這邊是服務組件。”
季知行皺眉,他大概知道問題在哪裡了。
三部分組件中最大的傳感組件也就籃球體積的兩倍大,控製組件跟籃球差不多,服務組件最小,隻有半個籃球那麼大。
相當於三個半籃球的體積疊加起來最終卻變成這樣兩米高的結構,問題肯定出在銜接與耦合上。
“沒錯,銜接與耦合太煩人了,我們光是就這個結構已經優化一個月了,這樣已經是極限了。”林朗有點崩潰地說道。
季知行想了想,問道:“有沒有試過全橋功率模塊的熱耦合循環方法?”
林朗狠狠地點頭:“試過!”
季知行又問道:“分段漸變型始末端同軸耦合差異法?”
林朗還是點頭:“試過!我們還考慮到了時序電參數。”
季知行又問了幾種方法,林朗他們全都實驗過,確實是相當儘力了。他看了看釋壓小組的其餘四人,也都是一副心力交瘁的樣子。
“大家都做得很不錯,不要灰心,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比如第一代電腦光是重量就有30噸呢,現在的筆記本電腦不也基本都在3公斤以下嘛。”季知行鼓勵了一句,又問道,“實際效果怎麼樣?”
林朗慫恿道:“要不,你上去試試?”雖然還沒有配上椅麵,但粗略感受一下效果還是可以的。
季知行伸手比了比:“怎麼上去?”這“椅子”比他還高20公分啊。
林朗立馬從倉庫推出來一架伸縮折疊梯:“看!這個很穩固的。”
季知行伸出右腳試著踩了踩,然後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了。爬到最上麵,他轉身試著坐下。
嗯,視野不錯,“一覽眾山小”,一抬手還能摸到天花板——誰會買這玩意兒當椅子坐啊!季知行哭笑不得地想。
他實際體驗了一下這個結構的零重力效果,其實感覺還是挺不錯的,身體能感受到有一股反作用力在抵消重力,以後配合椅麵效果會更好。隻是屁股底下這堆沉重的金屬讓他在心理上完全感受不到零重力的輕盈。
季知行跟著釋壓小組研究了一段時間,確實是不容易,他絞儘腦汁也隻能將釋壓結構優化到1.7米,這也完全不是一把椅子該有的高度。沒有誰會願意先架個梯子爬才能坐到椅子上去。
“所以,問題其實出在項目理論。”季知行拍著疲頓的腦袋說道,“我們的項目理論太繁瑣了,以至於照此設計出來的結構太龐雜。”
而項目理論之所以那麼繁瑣,根源還是在於他們在運用NS方程的時候限製了各種初值條件、邊界條件和環境條件。加了那麼多的限製條件的NS方程自然是十分冗繁龐大的。
所以,要從根本上簡化釋壓結構,還得從NS方程的運用入手!
季知行又開始泡圖書館了。
隨著係統學習任務難度的提升與推進,季知行覺得自己的各方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要進一步鑽研NS方程在零重力座椅項目中的運用,讓釋壓係統再簡化一些,他覺得自己還是有希望做到的。
作者有話說:
這裡打個預防針哈——
本文提到晏如、章雲舒等女性角色是因為女性也有能力搞科研,她們跟季知行絕對沒有任何感情糾葛,單箭頭也不會有,純純的同事關係。
實在是被玄孫問題問怕了,所以先在這裡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