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八十九章 約束與呈現(1 / 2)

神秘讓我強大 木恒 11382 字 1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神秘讓我強大最新章節!

“你們這兩個孺子,可知這位是誰嗎?”盧植身後的弟子們頓時不服起來。p

“你們安靜,請問兩位童子,臭在何處,亂在何處?”盧植則是認真道。p

“臭在這是老糞坑裡的話,亂是在,你壓根不懂得啥叫邏輯關係,也對了,祖師說過,儒家最大的毛病,就是從來不講邏輯,牽強附會是第一流的。自從獨尊儒術之後,邏輯一學,就蕩然無存了,隻以皇帝大臣們的喜好為目的來修改自身學說,再沒有了什麼堅持。”小孩甲鄙視道。p

這正是小孩子的特點:p

直來直說,說個痛快,才不會考慮什麼臉皮,什麼尊卑。p

“是啊,人正則事正?你是君子,你就能做好事了?這不扯澹嗎?孔子還是聖人了,他連日的近遠都分辨不清楚,你還指望你能比得上孔子?”小孩乙同樣鄙視道。p

盧植大為羞愧,一時之間,竟然無言以對。p

他的想法還一直固定在隻要是君子當政,就能國泰民安。p

他這樣想沒事,然而再過了一千多年,很多人還是這個想法。p

就讓人很悲哀了。p

不是君子不好,而是做事要看能力和體係,兩者互相成就。p

指望靠個人操守,那是最靠不住的東西,也就是陷入了唯心論。p

因為廉潔者下一刻也會動心,君子的定論,是人死之後才能給出。p

就像朱熹,有人說他扒灰,這事就沒法說了,到底是不是君子,沒人能肯定。p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p

反正後世他是沒啥名氣。p

但是明清時代他的名頭或說在科舉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孔孟。p

但後世提到孔孟還是大把人知道,你說朱熹是誰,一百個人可能也就一個人知道。p

盧植震驚之後,又虛心問道:“那我該如何修改?”p

“你要先去看看,看看我們山寨裡是怎麼讓吏員們為百姓做事的,而不是反過來壓迫百姓。”小孩乙指了指門外。p

於是盧植帶著弟子離開學堂。p

他隻感到自己頭腦昏沉。p

以前所學都受到了衝擊。p

邏輯學?p

是名家的那一套嗎?p

他們來到一處山寨。p

認真觀察了兩天。p

從田間地頭,到寨子的工房市場,都看了個遍。p

然後發現這裡的人員分為官和吏,前者提出理念和規劃。p

後者負責實施,做實事的。p

官流動,但吏員基本不動,在一個地方一乾一輩子。p

吏員是技術人員。p

他們有自己的上升渠道。p

不受推選。p

靠的是考試和評級。p

誰技術高,誰就評級高。p

誰做錯了事,誰就受罰。p

其實大漢州郡也是分成兩類。p

隻是沒有他們這樣明確,而且即便是吏,也是推舉上來的。p

以至於一個家族占了一個州郡的吏位都是很平常。p

技術人員,最典型的就是破桉的,丈量土地,計算稅收的。p

這些都是吏員。p

官員不能乾涉他們的升遷,也沒有資格罷免他們。p

他們隻要做到將事做好,就能高枕無憂。p

出了事,隻要有合理的程序在,就找不到他們身上。p

盧植看過這幾天後,發現他們運轉的雖然不是很熟練,還有很多磕絆。p

但至少能經營起來,能夠正常的收稅和征發兵力。p

而且那些吏員們,十人中也有兩三個在好好學習,看著各種書籍,努力鑽研,說是要考級……p

好麼,都卷到大漢了。p

不過話說回來,三國才是最卷,後世那算什麼?p

這裡十人隻能活一個人下來,你卷不好就死了。p

盧植看到這些後,突然覺得自己的大漢,能做到這個事情嗎?p

如果皇上振作,皇上才30多歲,說實話應該是能做到的。p

因為大漢現在還有著正統和軍力,還能夠對各地州郡發號施令。p

正想著,荀或敲門進來了。p

“晚輩見過盧公。”荀或很是恭敬道。p

對方的現在,就是自己曾經期望的明天。p

當然現在他不期望了。p

“好,你是?”盧植這才感受到尊重。p

說實話進來這山寨中,就沒什麼人將他當一回事。p

要知道在外麵,有人為了謀求一個記名弟子的身份,都要花費很大力氣,甚至都見不到一麵。p

“晚輩荀或荀文若,穎川……”p

盧植立刻知道對方的出身了。p

“好,你和原來……”p

兩個人一番攀扯,竟然還深有交情。p

這就是世家大族的勾連之力。p

拐彎抹角也能找到關係。p

“盧公此來數日,不知有何見教?”荀或問道。p

“唉,大漢亡了。”盧植歎氣道。p

這不是他滅自己人威風,而是事實。p

他當官數十年,弊病早就看到了。p

上下混亂,人人求財,地方豪強割據,有兵權者有異心。p

前些日子,聽說又反叛了一處,才幾千人馬。p

“不,大漢不會亡,或者說我們能讓大漢以另外的方式存留下來。”荀或一些詞彙也染上了聞人升的習慣。p

聞人升才不會慣著他們。p

知識是寶貴的,隻有求學者改造自己適應新知識,萬萬沒有新知識改造自己適應求學者的道理。p

“這要如何去做?”盧植很沉重道。p

“我們要保住大漢,我之前聽師尊說到一個說法,他說朝廷、百姓,隻有在外敵入侵之下,才能建立共同概念。比如我們都是漢人,因為人家殺你們的時候,不會區分你是官吏還是乞丐,隻要看你住在這裡,說著漢話,穿著漢衣,就是敵人。”荀或自信道。p

“嗯,這倒是真的。”盧植也曾經驅逐過草原部落,很明白他們打草穀的事情。p

那是周期性的,一旦犯邊,管你是什麼人,青壯和女人都是搶去做奴隸,老弱病殘殺掉,東西搶光。p

“我想我們就可以以此著手,宣稱大漢庇護四百年,早就深入人心,君不可擇,但相可以換。”p

“君不掌實權,相掌握實權。”p

“這倒是一個好主意,問題是那相不會謀反嗎?”盧植反問道。p

“所以師尊前些日子誇獎了皇甫嵩,像他那樣品格的職業軍人多了後,這種製度才有基礎。”荀或稱讚道。p

“呃……”盧植有些羞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