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蔣貴同意,許柴佬當即便拉著他一起聯合上疏,而他們的奏疏也通過海上的移民貿易路線送往了廣州,並在之後經過八百裡加急,趕在三月初的時候送抵南京。
“這個許柴佬倒是一個不錯的妙人,就是蔣貴有些心急了。”
乾清宮外,朱高煦拿著加急送來的奏疏,即便臉色不太好看,但還是勉強誇讚了一句。
當然,對於許柴佬利用蔣貴的事情他也看出來了,這件事怪不得許柴佬,而是蔣貴心太急了。
蔣貴眼下不過二十九歲,兼任兩個衛的指揮使已經算得上年輕有為了。
他再往上,估計就是接替崔均的位置,亦或者擔任內地的一個都指揮僉事。
雖說他的能力足夠,但就這份心性來說,朱高煦還是準備再打磨打磨他。
“安南和舊港現在各自有多少軍屯移民?”
朱高煦將奏疏合上遞給身旁的亦失哈,亦失哈聞言頷首道:“安南約七十萬口,舊港約十九萬口。”
“前者占當地二成,後者三成。”
亦失哈說罷,便緊張看著朱高煦,朱高煦聞言沒有開口作答,而是詢問起其他的事情。
“把貴州、東海、漠東和帖木兒那邊的事情都和我說一遍。”
“是……”深吸一口氣,亦失哈將自己這幾日整理的消息通通說了出來:
“貴州的四大土司除了被覆滅的宋氏外,其餘三氏都交出了土地,被遷往了成都府居住。”
“黔南的十萬西南夷還在被黔國公、曹國公圍剿,另外廣西大藤峽一帶爆發了叛亂,但規模不大,隻有萬餘人。”
“曹國公遣盛庸、劉真前往平叛,雲南境內比較安穩,沒什麼大事發生。”
“四川大雪山的囉囉已經被鎮壓,但建昌侯(瞿能)上疏說,大雪山囉囉數量眾多,準備深入圍剿,請朝廷調撥錢糧。”
“東海府那邊,朝鮮已經將軍民儘數撤出,不過因為大雪阻礙了修路進度,因此陳昶還未修通從定遼前往東海府的道路。”
“弗達哈上疏,說猛哥帖木兒在不斷加固海陽城,如果朝廷需要,他可以率先出兵包圍海陽城。”
“鯨海衛那邊,指揮使鄭峻上疏,已經派兵馬接管了雙城和合蘭府,另外日本近來國內暗流湧動,朝廷派出的使臣沒有得到足利義持的接見。”
“漠東的情況還算不錯,三衛移民軍戶數量達到十二萬口,開墾耕地四十七萬餘畝,能給海喇兒供給三十萬石糧,但也需要渤海給三衛供給六十萬石糧。”
“沈國公(王義)上疏,準備開春後率五千精騎出巡忽蘭忽失溫,威懾瓦剌馬哈木等虜酋。”
將這些發生在國內西南與西北的事情說清楚後,亦失哈緩了一口氣,隨後繼續交代道:
“帖木兒那邊沒有什麼軍情傳過來,估計是沙哈魯還沒有結束河中的戰事。”
“不過鄭和傳來了消息,說在波斯之地俘獲金銀百萬,更俘獲數千優良馬種,隻是不知道如何運送回國內。”
亦失哈說罷,朱高煦也眯了眯眼睛。
在這個時代,想從中亞運送數千匹馬到東亞,不管走海路還是陸路都十分困難,自己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告訴鄭和,讓他自己想想辦法吧,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都行,能運回多少算多少。”
“此外……”
朱高煦目光看向了乾清宮,那裡正急匆匆跑出一名女醫,讓他心懸起來的同時,也不由加快了語速:“貴州三司的設立如何,官員是否都到位了?”
“都已經到位了。”亦失哈點頭道:“三萬餘名官吏與兩萬教習都已經進入貴州,當地除了黔南還無法深入外,其餘地方都已經開始改土歸流。”
“除去南邊,北邊新政推行也開始有了成效。”
亦失哈將身旁太監手中的文冊遞給了朱高煦,朱高煦接過後一邊打開,一邊聽亦失哈在耳邊介紹。
“過去半年多時間裡,隨著胥吏到位,各地人口和田地統計初步取得成效,儘管進度還沒有達到五成,可查出來的情況卻已經令人咋舌。”
他話音才落下,朱高煦就看到了當下的三地人口和耕地情況。
【河南二百五十萬四千六百二十七口,二千餘十六萬五千餘三畝】
【山西四百二十六萬九千三十口,四千餘三萬六百餘五畝三分】
【北直隸二百二十七萬六千五百口整,一千七百五十四萬六千三百二十七畝九分】
“我看到了。”朱高煦打斷了亦失哈,並對這本文冊內容掃視過後得出了過去半年三地工作的成果。
但從人口來說,河南比洪武十四年抄舊的多出近六十萬人口,耕地多出四百餘萬,當然其中有三十萬人口都是朱高煦搞得移民政策。
不過就當下進展來說,等三地新政全麵落地,丈量土地和登記人口都畫上句號,那河南人口突破三百萬不是問題,耕地則是應該問題不會很大,因為當下丈量出的情況和戶部去年的情況差不多。
三地的問題主要是人口發生了變化,耕地都和戶部登記的差不多,隻是多了十幾乃至幾十萬畝。
放在三地積極開墾的這個時期,半年時間多出那麼多畝耕地並不奇怪。
“照這樣看來,山西即便已經對北平、河南進行移民,其境內百姓數量依然接近五百萬左右。”
“至於河南和北直隸,估計也在三百萬左右上下。”
“這個結果,倒是和我估計的數量差不了多少。”
朱高煦頷首給出自己的評價,畢竟三地人口按照抄舊時間來說,早在洪武十四年就有近八百萬人口,而今過去了二十八年,怎麼可能人口還停留在八百萬出頭的樣子。
如今一查,一千一百萬這個數量都算偏低了,在朱高煦心理預期裡,三地人口應該在一千二百萬左右才對。
隻能說這個時代的新生兒夭折率還是太高了,醫院還得不斷推廣才行。
“各地醫院,能不能拆分出分院?”
朱高煦看著文冊詢問亦失哈,亦失哈聞言愣了下:“這得回去查一查才能知道,不過就去年畢業的醫學學子數量來說,應該是沒問題的,起碼能分出二十所。”
“醫生數量太少了。”朱高煦皺眉道:“對已經畢業的官學學子可以招收為學生,畢竟醫生的俸祿也不低,他們應該有興趣。”
朱高煦這話確實,他給醫生的俸祿是普通醫生每年三十貫,坐館科長五十貫,院長一百貫。
這個俸祿對於絕大部分官學學子的家庭來說,絕對是一筆高薪工作,比胥吏賺的還要多。
此前眾人都去考胥吏,是因為覺得胥吏前途光明,說不定可以做官。
現在官學對胥吏錄取要求變高,許多人沒了去處,那俸祿比較高的醫生自然會成為首選。
各地醫院基本都是一帶三或者一帶四的學習方式,朱高煦看過去年的太醫院的奏疏,關外有醫院五十四所,關內有九十七所,一共有一萬六千多名在職醫生。
其中,外科和婦科大夫數量最多,這主要是由於朱高煦一開始就注重婦產,以及軍隊對外科醫生需求所至。
“讓太醫院在山西、北直隸、蘇鬆、河南等地各自開設醫院,外科和婦產科的比例要高,另外各地布政使司衙門要注意宣傳。”
說完這一切,朱高煦便迫不及待合上了文冊,將它遞給了亦失哈的同時,向著乾清宮跑去。
他看到了十餘名醫生小跑進入了乾清宮,而這足以說明徐皇後的情況。
“先止血!”
走入乾清宮內,朱高煦就聽到了令人揪心的話,已經忐忑不安的朱高熾等人,以及雙手合十,似乎正在求神拜佛的朱棣。
並不是在做手術,而是徐皇後今早乳癌破裂出血。
“殿下,需要驗血型!”
一名女醫小跑出了偏殿,而她的話讓朱高煦心裡一涼。
“輸俺的!”
“輸血技術成熟沒有?有沒有把握?”
朱棣不明白輸血的難度,以為誰都可以,立馬就站了出來,而朱高煦則是連忙詢問。
“隻要血型不出現問題,便不會出現問題,針管的杜仲膠可以隔絕空氣,避免空氣進入血管。”
女醫是朱高煦從安南調來的醫生,她們在安南操作過上百場乳癌切除和輸血類型手術。
“抽我們的,看看誰的血型能對上。”
朱高煦聞言沉聲開口,女醫見狀便開始用針戳破眾人指尖,並取來了顯微鏡,與徐皇後的血液交融觀察。
萬幸,徐皇後的血型是甲(A)型,而朱高熾和朱月英都是甲型,倒是朱高煦和朱高燧與朱棣血型雖然一致,但卻是丙(o)型血。
瞧著女醫對朱高熾和朱月英抽血,朱棣有些著急的來回渡步:“為什麼俺的不行!”
朱棣在渡步,朱高煦卻冷靜著對身旁的班值太監開口道:“把我們家各人血型都記下,日後方便手術輸血。”
“是……”太監應下,便與旁邊的預備醫生們溝通起來。
不多時,伴隨著女醫用杜仲膠密封的針管消毒並抽出血液,她們顧不得休息便進入了偏殿,將血液輸給了徐皇後。
萬幸,徐皇後的凝血功能沒出現什麼問題,在經過輸血後,她的情況也穩定了下來。
待眾女醫走出宣布這則消息,朱棣立馬就帶著朱高燧幾人衝入了偏殿內,隻留下躺在椅子上臉色蒼白的朱高熾,以及站在原地與女醫們四目相對的朱高煦。
從她們的眼中,朱高煦已經猜到了結果。
“說吧,我娘的情況到底怎麼樣了……”
他一開口,坐在椅子上的朱高熾臉色便再蒼白了幾分,聰明如他,又怎麼不知道自家二弟這話的意思。
他與朱高煦一樣,直勾勾的看著諸多女醫,女醫們聞言麵麵相覷,都緊張的不知道該如何與朱高煦解釋情況。
過了幾個呼吸,最終還是負責主刀的女醫跪在了地上,沉重叩首。
“皇後殿下的情況,已經是藥石難醫……”
她的話,讓朱高煦如鯁在喉,朱高熾更是直接從椅子上搖晃著癱軟坐在了地上。
此時此刻,兩兄弟的心情無疑是一致的,而不知不覺走到偏殿門口的朱棣也聽到了這句話。
隻是片刻,父子三人便覺得鼻頭一酸,眼前模糊了起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