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奉天殿(2 / 2)

議郎是郎官,是曆年科舉的中選者——或者具體來說,他們是翰林。作為翰林,他們實際上是整個朝廷中最為年輕的一批人,但他們實際掌握了起草詔書的巨大權力。翰林也有自身的晉升體係,一共10級,從大學時、學士開始,到待製、應奉為中堅,以庶吉士為最末。

曆年科舉的一甲三人會從第4級的【編修】開始,其他人中的大部分會從最低級的【庶吉士】開始。翰林院每隔一段時間會有定期的改選,考核通過就可以繼續留在奉天殿的樞機之中,考核不通過就會外放到六部九卿衙門或者州縣去。

這裡的所有人都精力充沛,甚至全都保持在應試狀態,乃至於考前衝刺狀態。這基本是一個人生命中智力的巔峰時期,隻要能一直保持就能一直在這位子坐下去。因為朝廷的詔書,需要效率最高、腦子最活化的人來製訂。

雖然國策的方向歸根到底是閣老們和六部九卿衙門來製訂,但具體應該怎麼做,是完全從翰林的筆下流出去的。而翰林院中會有一些人會被定向培養為“六科給事中”,在奉天殿中獲得特殊席位——他們可以直接封駁朝廷已經披紅票擬的奏折,行使否決權。六科給事中分彆盯防禮戶禮兵刑工六部,其中分管刑科的也分管錦衣衛的逮捕審問之權。

這裡可以說是整個朝廷最緊張的地方。人越是緊張,就越是容易爆發出問題。

所以文仲特彆提醒道:“我剛才說的,各位都明白了?”

“謹遵閣老教誨。”全體起身對文仲躬身,表示知曉。文仲對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說是校長,不過工作的時候稱職務,他們也隻會稱呼他為閣老。

文仲也起身回禮。等所有人坐下後,文仲又拿起了話筒:

“那麼,我們漸次開始今日的日程——第一件事,我知道諸位可能都已經知道了。或許有人不知道的,那我在這裡告知諸位:王師已經出動了。”

奉天殿內議論紛紛。這個消息像油鍋一樣炸開了,因為這幾乎是他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的,王師直接跳過兵部進行調兵。

這當然可以。畢竟全天下都是天子的,天子想怎麼調兵就怎麼調兵。不過如果連事由都不告訴奉天殿裡的諸位,這顯然不合常理。不過眾人的議論也主要集中在事情上,而不是“爭權”。

畢竟,翰林也不是一個整體,人員的流動性非常大,沒誰會覺得“翰林院的權被分了,要找回場子雲雲”。他們隻知道,後頭的麻煩要大了。

有關“跳過翰林院來調兵是否符合規程”這種事從來就不是翰林要考慮的事,是文仲要考慮的。代表翰林院整體來發言的人是文仲。現在重要的是,這件事已經發生了,那麼他們接下來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這件事結束。這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