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曼荼羅體係(1 / 2)

火箭引擎關閉時,飛機也開始下降到雲層下——坤甸到了。這麼有破壞力的高超音速,隻適合在大海和無人區使用。要是用火箭接近坤甸空域,蘭芳航空收到的索賠單就會有一間屋子那麼多。

降落到雲層下,坤甸城也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中。

從高空往下看,很難不注意到坤甸城的位置。在綠色的雨林和藍色大海的交界線上,有密集的摩天大樓突兀地拔地而起,閃閃發光。

這摩天大樓群和南直隸的大都會比起來也不遑多讓,至少在平均高度上已經達標了。而且因為不用考慮和紫金山的高度對比,也不需要配合老城區的視覺觀感,這裡的摩天大樓尤其高大而挺拔,其中有幾座甚至可以競爭世界高樓排名的前幾位。

但和商洛之前所見的所有城市都不一樣的是——

“原來坤甸沒有郊區的嗎?”

這讓他相當意外。之前他所見到的所有城市,哪怕是君士坦丁堡這樣不正常的城市,實際上都有從郊區到城區的過渡。但坤甸完全沒有郊區,摩天大樓組成的水泥森林,和外部的熱帶雨林隻隔著一道城牆。

巨大的城牆不止隔絕了城市與雨林,還隔絕了城市與外海:這城牆一直延伸到海麵上,把坤甸的近海連同坤甸的海港一起圈了起來。

【這城市有點故事啊.這說明坤甸這座城市完全不是自然生長出來的,而是基於特定的需求才營建起來的。嗯不過結合當地的情況,似乎就很好理解了。你知道‘曼荼羅體係’嗎?】

“啊我知道,東南亞文化圈的一種政治模型是吧?”

【對。曼荼羅體係所建立的,是一種不依靠行政,也不依靠封建契約,而是依靠‘儀式’來結成的鬆散政權。雖然統治很鬆散,但在島嶼星羅棋布,雨林叢生的東南亞,隻有這種方式可以聯係起本就鬆散的諸多定居點,其他的治理方式從成本來說就不合適。而曼荼羅體係的標誌性特征,就是這樣巨大的‘港市都會’。

【曼荼羅體係會自然在王都附近形成一個突兀地大城市。這個大城市並非由農業人口和郊區來支撐,而是憑空塑造出一整個脫離生產的大城市。暹羅曆史上存在的阿瑜陀耶王朝,其名稱‘阿瑜陀耶’就是暹羅語‘大城’的意思。吳哥窟所在的‘吳哥’,同樣也是高棉語‘大城市’的意思。】

“原來蘭芳公司在南洋搞的是這一套嗎?”

【我覺得這非常恰當。你看啊——曼荼羅體係為什麼需要這麼一套模型呢?因為處在曼荼羅中心的國王,要以奉祀神明的名義來從各個次級中心收集資源。隻有這樣,合法性才能夠構建。蘭芳公司在南洋做的事,其實和過去那些曼荼羅國家沒有區彆。過去那些曼荼羅國家要供奉天神,蘭芳要供奉的震旦也是天神不是嗎?那蘭芳依照同樣的規則來建立一座‘供奉震旦’的巨大城市,這也是很合理的。】

“不但合理,而且效率很高是吧我倒是想要采訪一下國姓本人。畢竟在南洋建立起這套體係的鄭家,他們一定是有自己的長遠規劃。”

【你問他們這個做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