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敵我(求打賞月票推薦票!)(2 / 2)

屈恒忍不住道,“大將軍出兵,已經接連三次誇獎這個李信。對敵軍的將領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誇獎,不是滅我們的威風嗎?何況我們都做到了這個地步,還是不能夠將其擊潰嗎?”

項燕捋須笑道,“若非勝券在握,豈敢接連三次誇讚對方呢。”

眾將聞言都笑,“大將軍人在中年,這心卻是少年一般。”

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項燕高興,頓時心中又生一計,“讓我們的人,在秦國軍中放出話來。隻要是將軍李信帶兵,平輿城一定可以在一日之內被攻破。”

眾人聞言,都拱手作揖笑道,“大將軍這一計,可以讓那李信高興地找不著北了。”

“這一次,勢必要為十萬楚軍冤魂討個公道。”

眾將臉上都寫著憤怒,心中那複仇的火焰還沒有被平息,正化作源源不斷的動力,一步步給秦軍設下一個又一個陷阱,讓秦軍疲軟、懈怠、逐步降低戰鬥力。

一日後。

李信在五更天時召集軍士,發起對平輿的進攻。

天色還沒有明,烏黑的雲堆積在山頭上,一絲風都透不出來。

銅鉦在平地山林裡響起。

所有的士卒聽到這個聲音,都雙目如瞪,一個個站得筆直,雙手握住長劍,一起看著前方五色旗行動。

俗話說,人一過萬,無邊無際。

在古代戰場上,指揮大兵團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越是人多,兵種多,戰場上人聲馬吠的,乾擾因素太多,而且步兵方陣大多又寬又厚,那些冷兵器就是和冷空氣相遇,齊齊發出微弱的呻吟彙合起來都足夠淹沒人聲,何況是兵器互相碰撞呢。

尤其是在夾道裡前進,隊伍前不見首,後不見尾。

如果隻靠基層軍官喊叫來發布作戰指令,除了前麵小部分人,大部分士兵是聽不到的,這種情況下指揮作戰根本就是妄想。

所以古人就慢慢發展出了以旗幟、樂器為主要手段的指揮體係。

軍中規定士兵在前進時耳朵隻聽銅鉦,銅鉦是一種長得非常像銅鐘的樂器。

前進時,士兵隻需要看著本部高挑旗幟,夜晚則看雙燈。

各部各隊按照級彆旗幟樣式和顏色也不一樣,所以按編製從小到大,士兵隻需要看自己所在隊伍的旗幟,軍官則看上級旗幟指揮,比如士兵看隊長的旗幟,隊長看把總的旗幟,把總看中軍的旗幟。

在指揮時,士兵看到旗幟揚起並不斷點動,就是在催促士兵們儘快收拾東西拔營出戰或行軍,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人不能聽口頭指令。

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假傳軍令或者擾亂軍心,隻能看中軍旗幟聽金鼓聲音,其他的一概不管。

金鼓就是銅鉦。

等到出營列隊完畢之後,繼續看前麵旗幟,旗幟向前點頭,就是前進;向左點頭,就是左轉;向右點頭,便是右轉;轉一圈而向後點頭,就是要士兵們後退。

而在行軍過程中,如果聽到一聲號炮響,那就是警告有突發事件發生,讓全軍立定停止,然後觀看部隊旗幟情況做出部署。

除了旗幟之外就是金鼓,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擂鼓進軍、鳴金收兵,軍隊到達戰場之後與敵人對戰,聽到中軍擂鼓,那就跟著軍官旗幟向前衝殺;聽到鳴金,那就收攏隊伍有序撤回。

這一套指揮係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軍隊固化成一個整體,再把這個整體固化成一個人,主將是腦袋,步兵是手臂,騎兵是雙腿。

而在古代,隻有做到‘令行禁止’的都是經過正規訓練才能被公認可以出戰的隊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