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等到《熙德之歌》真正付梓印刷,上架之後,丁老板還是驚呆了,張曉也沒想到銷量還是挺高的。看來京城有錢人還是不少,也是願意看一些新鮮事的。當然這是後話了。
此時的皇宮,禦書房內,皇帝正在召見重臣。
“稟陛下,微臣確實是低估了張曉,雖然他寫的是小說,但是裡麵的地理是準確的。《三國演義》如此出名的小說,地名上都經常張冠李戴,張曉能寫成這樣屬實難得。我也問了洋和尚利瑪竇,這些地名確實是有的,位置也大抵不差,熙德也確實實有其人,利瑪竇還問我怎麼知道的這些。佛郎機本土離我們有萬裡之遙,張曉卻能如數家珍。看來他也是出自海外世家,要不怎會有如此見識。”申時行拿著《熙德之歌》的稿子感慨道。
“所以他願意把這些見識寫出來,隻要不涉及軍國大事,不能讓老百姓知道的,他愛寫什麼寫什麼,愛發什麼發什麼,我大明這點氣度還是要有的。不過申愛卿,你覺得這個佛郎機王就這麼把國土一分為三了,是不是有欠考慮。”皇帝話題一轉問道。
“蠻夷治國當然不如我大明,我大明遵循周禮,自然是宗法嚴整,傳承有序,兄友弟恭。”申時行趕緊說了一番政治正確的廢話。
“申首輔說話總是深得朕意。沒想到這西夷曆史也有可觀之處,佛郎機人如今橫行大洋,沒想到以前也會被這個南邊來的穆拉比特王朝打的如此狼狽。這阿方索六世,還能守住半壁江山,也非庸主。隻是原先這些盤踞半島南邊的泰法諸國,引狼入室,反為援兵所滅,倒是和大宋引女真人的禍事有點像。這熙德憑一己之力,居然能打退穆拉比特新銳之師,難怪功高震主了。”萬曆皇帝感慨道。
兩個臣子沒有吭聲。
“那王愛卿你說一下,這個熙德羅德裡戈,是什麼樣的臣子?是忠是奸。”皇帝問向王錫爵。
“稟陛下,熙德當然是忠臣,但是他太過武斷,有權臣割據之嫌。如我大明有此等之人,務必嚴管之,申斥之,全其忠臣之道。如果硬要比附古人,那就是忠不如嶽王,才可比桓溫,非雄主不能用之。”王錫爵想了一下鄭重說道。
“有理。王愛卿,現在翰林院是你在管著,張曉這邊如果要寫書,你就給他便利就好。如果需要記錄抄寫的人員,你這邊也運作好。如果他需要查閱什麼資料,隻要不是事涉絕密之事,你就隨意讓他翻閱。”皇帝吩咐道。
“謹遵陛下諭旨。張曉曾對臣言,他想寫世界幾個大國的崛起過程,起了個書名叫做《大國崛起》,聽起來不倫不類的。”王錫爵回複道。
“這樣也挺好,宋朝有司馬溫公編了《資治通鑒》,現在張曉願意編寫四夷強國的興衰,朕也可以觀之,查漏補缺,增長見識。這套書編好了,王愛卿你也有主持協調之功啊。”皇帝提點道。
“微臣一定竭儘全力推動此事。”王錫爵趕緊表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