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東閣!
朱元璋永遠在那裡批閱如山的奏疏,朱標也是勤勤懇懇,幫父親處理政務。
老朱翻到一本奏疏,神色平靜的皇帝,臉上也出現一絲動容。
“父皇可是收到揚州府的消息,兒臣剛才也看到那本奏疏了,目前揚州府的瘟疫已經控製住了……
目前,按照《微言錄》中記載的法子,將病患隔離,將密切接觸的人群優選種痘,種痘法的效果,已經再無人可以懷疑……
隻是按照父皇的想法,種痘法先秘而不發,此時揚州百姓,都在求此仙方,且主動誦念《太上告微觀世界妙法真經》……”
此時距離張正常去揚州,已經過去快一個月。
北方的戰事緊張,吸引走老朱一部分注意力,回頭再關注揚州,卻是驚喜連連。
不過老朱本身高興的,並不是種痘法得到驗證本身,那東西行不行皇帝心知肚明。
他驚喜的,是揚州知府呈上來的奏疏,隱約提到了一些坊間傳言,而這些所謂的流言,其實是他放出去的。
“蘇州府、鬆江、濟寧……”
皇帝隨手將高見賢的密奏和各州府奏疏結合在一起看,果然看出一些門道。
似乎……
就算是揚州周邊的州府,民間對種痘法討論度也非常高!
人性輕賤,有些東西你給他們他們懷疑來懷疑去,真的引而不發,大家都在祈求!
“原來民意,竟然可以通過謠言操弄,
張異那小子的傳播學,很危險!“
朱元璋自言自語,朱標沉默不言。
一開始朱元璋準備將種痘法廣傳天下,但有了張異的提議之後,他也臨時改變主意,嘗試了一下製造焦慮的方法。
檢校雖然沒有多少人,但在收買地方潑皮的情況下,各種關於種痘法的謠言滿天飛。
一時間,本來應該不會引發討論度的東西,卻從揚州城蔓延出去,甚至山東濟寧那邊都有人開始尋找《太上說微觀世界妙法真經》,誠心誦念。
謠言的真假不重要,傳播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當百姓的胃口被吊起來,就連走街過巷的販夫走卒都在討論這件事的時候。
龍虎山的種痘法才是真正公開的時機。
“一些小小的謠言,卻能造成如此效果,朝廷正常推廣,非三兩年不能達成此勢!
且一旦這些地方形成大勢,朕繼續向其他地方推廣種痘法,基本上,再無阻攔也……”
老朱的臉上並沒有多少高興之色。
推廣的效果很好,有多重原因構成,其中有官府層麵的配合,有龍虎山積累多年的光環背書……
這些都是種痘法能推廣開來的主要因素。
但朱元璋沒有忽視一個問題,張異所言的控製輿論,以謠言作為大殺器的“傳播學”,至少在這件事上起到了催化作用!
散播謠言,蠱惑人心……
向來是用來對付敵人的手段,用來針對百姓,同樣可怕。
老朱已經將這門學說,定義為帝王術的內容。
“此法,不能流傳!”
朱元璋給傳播學定了性,朱標也點頭讚同。
“父皇,聽張家弟弟的意思,這門《傳播學》是一門顯學,也不知道未來的人是如何想的,竟然放任如此可怕的學說流行,此法,君子不為!”
朱元璋點點頭,老朱也無法想象,這麼危險的東西,為什麼張異可以大大咧咧講出來?
這種表現隻能代表一件事,未來的人,根本就沒將這門學說當回事。
那是一個他們根本無法想象的世界!
“未來……是什麼樣子?
真的就像張異說的那樣,鐵鳥騰空?”
父子二人再次陷入沉默之中,朱標過了一會才回過神:
“算了,不去想這些不合實際的東西,朕估摸著,張異知道的【未來】,有許多其實不曾告訴我們!”
朱元璋點頭,應該是這個道理。
張異不可能事無巨細,每一次他看到未來的情況都會跟“黃和父子”說。
那孩子也是個聰明人,朱元璋如果逼得太緊了,他可能更是什麼都不會說。
為今之計,隻能多找他聊天,利用他對“黃和”的信任多套點東西。
“父皇,您有沒有想過,如果哪天張家弟弟發現我們的身份,咱們該如何相處?”
朱標把朱元璋給問住了。
張異那個小子不是蠢貨,他目前相信自己編造的身份隻是基於對張正常的信任,所謂的燈下黑,讓張異對他們二人沒有一絲懷疑。
可問題是這種信任不可能永遠存在,事情遲早有曝光的一天。
那到時候,他以朱元璋的身份,如何與張異相處?
那個叫他黃叔叔的小孩,還會毫無保留的信任他嗎?
或者,自己能容得下一個腦子裡充滿危險思想的人?
朱元璋隱約有了答案。
正好此時有人將密報送過來,他就打開看起來。
“走,去你娘那走走!”
朱元璋放下密奏,對朱標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