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四條道路與無奈的選擇(2 / 2)

周章看著講堂上侃侃而談的蒯徹,皺著眉頭道:“陛下,老臣不喜歡此人,他是一個陰謀家,他的《天道論》看似在說產業的發展,實際上卻是想要為商賈張目,這些商家已經不滿足他們在大漢獲得的財富了,現在居然想要追求政治地位了,老臣看出他們想要宰執天下的野心,什麼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他們隻怕是想要保證自己的財產,而我大漢土地國有,作坊官營,這些都是屬於整個天下的,他弄私產這是想要動搖我大漢的根基。要是朝廷真聽了他的話,豪強兼並不去理會,無產的流民將會遍布天下,當這些人都要餓死的時候,還有誰會關心什麼私產公產的問題,這些流民將會徹底摧毀大漢。”

周章在學術上可能比不上張良,但他也算是曆經三朝了,什麼事情沒有見過,亂世當中連命都不屬於自己的還談什麼私產,蒯徹這套理論看上去是為了天下人,但其實還是想要保住商賈的錢財。

這套理論其實就是想推卸責任,商賈要是被統治者說這話沒有錯。他們要想辦法保護自己的利益。

但已經成為了統治者,維持整個天下的秩序之後,成為了這些商賈的責任了,繼續講私產神聖不可侵犯,就是在掩耳盜鈴的推卸責任。你占據了天下百姓的利益。就應該為天下百姓服務,即便標準降的再低,那也要保證天下百姓能活下去。

要是所有人都活不下去了,一個地主拿著地契說這塊土地是自己的。讓那些流民滾出去!那流民隻能把地主放在鐵鍋裡,燉出一個福祿宴。

徐凡卻淡然道:“大漢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自然也有商賈的一份天下,蒯徹想要宰執天下,隻要他們有這個本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大漢的天下容的他們有這樣的想法。”

徐凡當然知道蒯徹他們的想法了,後世不就有一個這樣的國家,賺錢的買賣一點都不放過,遇到需要他們負責的事情則推了事,監獄是私人的,消防局是私人的,甚至連警察都快變成私人的。

其實在華夏曆史上的曆代統治者,對商賈階級都是極其警惕的,畢竟商賈已經有錢了,再掌握權利,那還有皇帝什麼事情,所以曆代帝王一直限製他們獲得權利,顯然這些帝王是看出商賈對他們統治的威脅。

但徐凡更是看到了後世的情況,現在讓他做選擇,大漢以後是要成為封建貴族製,還是封建官僚製,作坊主製度,還是工匠製度。他自然是想大漢走向第四條道路的,而且他這幾十年也一直向著這個方向前進。

但他不能肯定大漢真能走到這條路上,他也擔心這步子邁的太大了,會扯到蛋。但要是第四條路暫時走不通的話,讓他選擇他還是會選擇走第三條路,好歹這條路也是代表著未來,雖然這條路殘暴了一點,對內剝削對外入侵。真要是走上了第一,第二條路,那大漢還是在治亂輪回的圈子裡繞圈圈,那他穿越有什麼意義,隻是為了讓漢高祖劉邦變成徐凡嗎!

周章聽到這話隻能苦笑了,他倒是忘記了,陛下從沒有把天下看成是自己的。商賈真有本事治理的好天下百姓,天子不會在意他們掌權的行為。

徐凡反而問道:“周策去了新大陸了?”

周章點頭道:“他總是認為臣限製了他的發展,現在就讓他去新大陸闖蕩一番,能做出什麼成績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周章對自己的長子是有愧疚之心的,知道他想要去新大陸建立諸侯國之後,他就全力支持周策的動作了。

徐凡道:“此時去新大陸倒也未必不能闖出來,我大漢的貴族享受了至高榮譽和百姓的供養,自然也應該為大漢的百姓開拓生存空間,周策的這個選擇就可以看出,他還是我大漢的好男兒,朕會讓朝廷支持他開拓的。”

徐凡巴不得大漢境內的封君全部去建諸侯國,以降低大漢內部的封建勢力,按照徐凡對大漢的設想,大漢內部進行工業化,同時清除內部的封建勢力,外部則以諸侯為開拓的鐵犁,讓他們用封建製度開拓荒野,為大漢的工業化開辟新的時辰,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雙軌製度。

周章聽到這話笑道:“老臣謝過陛下了。”

而在講堂上蒯徹已經講完《天道論》,輪到學子發言的時候了,在場的學子紛紛舉手,蒯徹點了一個學子。

那個學子起身道:“蒯子,三年前您和法家辯論,當時法家用一個模型擊敗了您的富民言論,今天在《天道輪》當中,晚輩沒有看到您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雖然淘汰落後產能的確可以延緩經濟危機,但被商賈占據的財富隻要不流入整個天下,天下的財富就會有缺口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這三年法家在陳郡建立官營作坊,朝廷代替天下萬名掌握作坊,這就相當於掌握了財富的分配權,法家的這個模式更必不會出現經濟危機,從現在的情況而言,顯然法家比你們更加適合這個時代。”

話音剛落,現場的學子紛紛鼓掌,這些學子雖然不都是墨者,但他們卻是朝氣蓬勃,有理想的大漢青年,顯然比起自私自利的富民學,現場的學子還是更加喜歡法家那套官營模式,最重要的是在這套模式下解決了大漢每10年就會遇到一次的經濟危機。

現在經濟危機已經成為了大漢最嚴重的矛盾,因為隻爆發過兩次,不管是大漢的學界還是普通人,對經濟危機認識不足,但每次爆發危機都讓所有人痛苦不堪,現在諸子百家的學派有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會受到天下百姓的擁戴。

而就目前階段而言,隻有法家是在真正向著經濟危機發起挑戰,而且他們建立的模型道理上也是說得通的。經濟危機,不是分配不公導致的產能危機,那麼朝廷掌握作坊來解決危機不就得了,作坊是朝廷的,生產了貨物還怕沒有人要,哪怕是分給大漢每個老百姓那也解決了危機了。

蒯徹卻淡然道:“法家的模型是有問題的,他說我等商賈占據財富,就是從天下當中拿走了這部分財富,這個論斷是錯誤的,難道老夫不是天下人的一部分,老夫占據的財富如何不是天下當中的一部分,這就說明天下的財富根本就沒缺口。”

學子馬上道:“那您不能把這些財富全部花掉,隻能積累起來,這些財富沒有流動,自然就形成了缺口了。”

蒯徹道:“這份言論也有問題,首先,第一點商賈的財富是可以花掉的,現在大漢建立一座高爐要花費好幾億錢,在肉眼可見的未來高爐的價格隻能是越來越貴,商人隻要想適應越來越殘酷的競爭那他們積累的財富就必定會加入這場殘酷的競賽當中,所以這些財富是不會缺失的。”

“第二我等商賈不是財富的擁有者,而是財富的管理者,財富是不會憑空消失的,我夫也不是長生不老之人,老夫今年六旬有餘,顯然沒有幾年好活,老鄉等人死去,難道那些財富會消失?並不會而是會被其他人掌握。”

學子鄙夷道:“這份財富會被您的子嗣掌握?”

蒯徹卻接著笑道:“某的子嗣也會死,隻要不是有長生不老之人,這份財富會就一直流轉,在老夫看來當財富超出了一個人日常花費的時候,他就再也不是財富的擁有者而是這個財富的管理者而已,他要想辦法讓這份財富增值,就必須加入到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就會購買新的機器,雇傭新的工匠,財富自然就流通到整個天下當中。要是老夫的子孫是一些坐吃山空的敗家子,那就更不用擔心了,他們此時手中擁有的財富遲早會流回整個天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