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窋看著趙武有點印象,但卻想不起來自己在什麼地方見過他。
趙武馬上道:“某是霸上鋼鐵廠的小趙,我們鋼鐵廠去工商錢莊貸款都是某在曹公子那裡辦理的。”
曹窋這才恍然大悟道:“原來是小趙啊。”
霸上鋼鐵廠對工業錢莊來說也是大客戶,每次的貸款都是他親自辦的,這時候他才想起來趙武就是霸上鋼鐵廠辦理貸款的人。
“您不做錢莊的管是了?”
曹窋沒好氣道:“我家老爺子說要磨練磨練我,把我安插在這裡當小吏。”
曹窋對他老子的意見很大,明明他沒有做錯事情,結果一下把他弄到這樣的鄉下地方,還說是磨練,以後好管理一國。
他覺得自己老子頭都昏了,南洋好的地段都被人家占完了,現在還去建諸侯國,那不是吃飽了撐的。
而後他看著趙武道:“霸上鋼鐵廠好像在杜縣沒有分廠,你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趙武道:“某從霸上鋼鐵廠出來了。在廠裡約束太大了,某想出來闖一闖。”
曹窋有點驚訝道:“沒想到小趙你有如此大的雄心,要知道那可是霸上鋼鐵廠,天下第一工廠,即便是功勳子弟想進去都非常難。”
趙武笑道:“某覺得自己的能力不止是個大匠。”
“有誌氣,某給你安排一個好地段。”曹窋從一堆文檔當中拿出一封文件道:“這是錦繡紡織廠的廠房,去年的時候經濟危機倒閉了,廠子資不抵債,所有的機械全部工業錢莊賣光了,隻留下一個空蕩蕩的廠房,大概有一畝的麵積,適合你這樣剛成立的作坊。”
趙武感激道:“多謝曹公子了。”
而後曹窋好奇問道:“你父母讚成你來行商,要知道霸上鋼鐵廠的差事可是天下一等一,我父親要是知道我做了這樣的事情,肯定會把我打死。”
趙武笑道:“最開始他們是不同意,但某花了三天時間說服他們。”
曹窋聽完羨慕道:“你的父母也太通情達理了,某家的那個老頑固真應該向他們學習一下。”
趙武隻能尷尬的笑了,這話是他能聽的嗎?
曹窋在杜縣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長安的熟悉人,也可能是羨慕趙武的待遇,對他這個作坊很上心,很快就幫助趙武辦好了各項證件。
而接下來趙武招募工匠購買機械。因為有鋼鐵廠的這層關係,這些事情辦起來非常順利,他以低廉的價格購買了一批機床。
和大漢的經濟危機才剛解除,有大量的工匠隻能靠著朝廷的工事賺錢,所以招募優質的工匠也不難,他很快就招募出30名經驗豐富的工匠,杜縣的工匠俸祿,隻有長安城的三分之一,他就是看中了這點,才會來道杜縣開作坊。
就這樣趙武忙前忙後的忙碌了兩個多月時間,縫紉機作坊正式開始運營,並且趙武也生產出第一批縫紉機。
說起來縫紉機出現在大漢已經有五年時間,但擴張的速度相對比較慢一些,一是縫紉機的科技含量比較高,光偏心輪走線的零件,就需要極高的幾何知識,才能設定好合理的路線,裡麵的各項零件都需要提高的精確度,有專門的機械廠才能生產出合格的零件。
隨著大漢的蒸汽機和各種機床的發展,數學已經成為了阻礙機械業發展的瓶頸。
各()
種機器運轉的路線都要及高深的幾何知識,尤其是機器運轉的越複雜,需要運用到的幾何知識,代數知識越多。
大漢原本的算術人才,滿足封建時代是足夠的,畢竟封建時代不需要太複雜的計算,大部分主要的任務都是計算土地的麵積,隻有少數頂尖的人才會計算星星的軌跡,當然這些數學人才也沒用到正途上,被董仲舒拐進了彎路當中,弄什麼天能感應這一套,成為了政治鬥爭的工具。
後麵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減少天人感應對皇權的影響,乾脆立法禁止普通人研究星象,關鍵是他做事情簡單粗暴,大明的天文學卻一下倒退了幾百年。
因為在宋朝時海貿興盛,從曆史文獻當中可以看出宋朝的海船都是走幾何圖形的線條,這說明宋朝人已經掌握了遷星術,可以用天上的星星定位船隻,而到了大明朝,雖然有鄭和七下西洋,但大部分海上貿易都是沿著海岸線走的。說明大明已經失去了遷星術,最起碼在民間已經沒人懂用遷星術定位了。
而大漢的蒸汽機機械行業越發展,對數學人才的需求量就越大,所以在十年前徐帆就成立了數學學院,這十年當中已經培養了幾千人才,但依舊不能滿足現在大漢對數學人才的需求。
縫紉機就是對幾何要求非常高的機械,所以它看上去簡單,實際上製造起來也非常困難。
同時一台縫紉機的價格也很高,一台梅花牌縫紉機的價格就需要9000錢,差不多是一個長安工匠小半年的俸祿。
而縫紉機的機械明顯適合普通人家縫製衣物,但價格高到普通人家買不起,能買得起的富戶,人家對縫製衣物的需求又不足。
這造成了縫紉機的市場極其小,最開始隻有一些專門的裁縫才會購買,因為這會極大的提升他們製作衣服的效率。
後麵少府直接購買了上千台,專門建造了一家生產衣服的做工廠,以此幫助大漢軍隊幾十萬漢吏,製造他們的工作服。
也就是有大漢朝廷的指引,長安的商家們這才發現了製作成品衣服也是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以前差一點的衣服要三四百錢,貴的衣服這沒有上限。
而現在用縫紉機打好樣板,最便宜的短袖隻要100錢,開那些成品服裝廠的商家個個暴富,當然大漢的紡織業發展起來也就這兩三年的時間,主要針對的對象就是大漢富裕起來的工匠,這批人大概有30餘萬,他們的俸祿普遍超過了兩千錢,有足夠的消費能力。
製衣市場的興起,又帶動了縫紉機市場的擴張,趙武所在的壩上鋼鐵廠是機械廠的上遊,而機械廠又是縫紉機廠的上遊,因為處於同一條產業鏈當中。
所以在其他人還沒有意識到縫紉機市場會大爆發的時候,他已經敏銳的察覺到這條信息。認為縫紉機市場會有巨大的發展,所以趙武先購買了縫紉機的專利,把自己僅有的創業資金全部投入到縫紉機行業當中。
而顯然他是賭對了,他第一批製造出來的100架縫紉機,因為價格低廉,隻有長安城的三分之二,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哄搶,不到三天時間,這批縫紉機就被搶購一空。
趙武馬上向長安機械廠采購縫紉機零件,同時在招募的十名工匠,準備繼續擴大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