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經濟模型(2 / 2)

張良道:“放心,隻有那些行業門檻低,工匠替代性高的行業,這種競爭才有前途。像車馬和鋼鐵需要工匠

發揮能力創造的行業,把工匠當牛馬這一套是行不通的。”

周勃這才安心下來。

論戰場上,蒯徹乘勝追擊道:“自由競爭才是永恒的天道。世間萬物的常理,適用於任何經濟規律,在自由競爭的規則之下,能以更少的成本,生產出更加價格低廉的貨物,這樣的作坊才能生存下來,而不斷降低的貨物價格,就是生產力提升的表現,就像我大漢的布匹,鋼鐵,各種工匠,因為生產力的提升,價格快速下降,讓更多的人可以買的起這些貨物,我大漢這些年的盛世就是因為自由競爭導致的。”

“朝廷官營作坊就是因為是以朝廷權利主導的,所以它們即便規模大,但利潤明顯就比民營作坊利潤差,朝廷應當和天道一樣,維護整個大漢的秩序,而不是親自下場經商,專業的事情隻能讓專業的人來做,一個漢吏可能治理的好一地,但卻未必能經營的好一個作坊。

而作坊虧本卻是損害天下百姓的利益,因為朝廷的稅收都是我們上繳的,但現在卻在補充給少數人,此乃行人之道,以不足奉有餘。朝廷應該放棄經營作坊,把這些作坊賣給更加懂得經營的人,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提升生產效率。”

“彩!”這話說的無數商賈的心坎裡了,他們最大的對手就是那些朝廷的官營作坊了,一個個用高福利來拐帶他們辛苦培養出來的工匠不說,還擾亂市場,壓製他們。同樣是經商,憑什麼朝廷的官營作坊掌櫃就高人一等,

在場下的李斯聽完蒯徹的話,冷哼了一聲:“這個蒯徹居然成為了呂不韋的徒子徒孫。”

李斯聽了蒯徹幾個觀點,就知道了這個蒯徹隻是把雜家的思想改頭換麵重新包裝的一方。

當年李斯可是呂不韋的門客,自然了解他這位故主,呂不韋是一個政治家,但卻不是一個學術宗師,但偏偏他又好名利,想要往學術圈裡鑽,他以商人思維,用金錢的力量集合自己門客,寫出一部《呂氏春秋》號稱吸收儒法道墨各大學派的思想,卻是雜而不精,所以稱之為雜家,其核心理念就是呂不韋喊出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整部《呂氏春秋》他的雇主也就提供了這點思想。

當初李斯對此是不屑一顧的,這不就是一句可以在道理當中出現的廢話,在殘酷的現實麵前會被打擊的不堪一擊。

而呂不韋喊出這話,李斯明白,這是因為他在經商時期經常遭受各國官員的壓迫,那些官員的權利不就來自各個諸侯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這才是戰國以來的真理。他不是真想要為天下人喊出這句話,而是想要為商賈階級,天下是天下人人的,自然該有商賈一份,他的故主也是看不起工匠和農戶的。

本來李斯認為呂不韋的著作必定會煙消雲散的,因為他故主維護的商賈的利益,但商賈有幾支軍隊,他們的力量對整個天下無足輕重,他們除了有的錢,並不能改變天下的任何格局,即便是在大秦,農戶和工匠都有拉攏的資格,而商家確實屬於打擊的對象,從這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力量有多虛弱。他這位故主調子起的太高,沒有任何一個君主能接受他的理念,雜家沒落是必然的事情。

但世間的事情就這樣奇怪,在呂不韋喊出這句話後的幾十年,居然還真有一位在實踐這話的君主,不過漢帝卻把這話擴張了,他不止是想要商賈,更是想要讓工匠,農戶也成為天下的百姓。

而大漢建立之後,漢帝以產業為國本,產業裹挾著商賈階層,讓他們的力量快速壯大,以前他故主做不到的事情,但現在蒯徹卻還真有可能做到。

但法家和雜家的主張卻是水火互不相容,法家主張儘地力之教,除五蠹,把一切資源都用在富國強兵。而雜家卻是要壯大所謂的民階級,也就是士紳豪商階級,

這些人都是法家五蠹的範圍,是要殺之而後快的人,所以李斯才要極力打壓蒯徹和他的《富民學》。

李斯對身邊的一個老者說了幾句話,而後這個老子就上台換下了已經冷汗直流的趙喻了。

蒯徹看著老者拱手行禮道:“不知道先生何人?”

老者淡然道“法家蒙毅。也沒有多少學問,現為長安二十六中夫子,蒯兄說的自由競爭雖然有點道理,但說是永恒的天道,不變的真理,適用於任何經濟規律就有的過了,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漏洞。”

蒯徹自信道:“還請蒙夫子指點。”

他對自己花三年時間領悟出來道路非常有自信,這是他通過十幾年經商實踐領悟出來的道理,根本不可能有破綻。

蒙毅招招手,一個法家士子推出一塊有支架的黑板到蒙毅身邊。

蒙毅拿出一支粉筆道:“某先以作坊創造的財富舉例,假設大漢的財富全部都是工業生產的,而這些財富的分配的方式就是分彆被創造財富的工匠和商賈獲得。這就是這個簡單模型當中社會的總財富。

但貨物生產出來,也是要被工匠和商賈使用的。但這其中卻有一個問題,因為工匠獲得的財富少,商賈獲得的財富多,某還是以蒯徹夫子為例,他因為開辦作坊賺取了億萬家產,但他睡的房子隻有一間,即便他想睡得好一點,某就給他建築一座宮殿,花費1000萬錢,吃的也好一些,普通的工匠隻有米飯,他可以大魚大肉,什麼貴就吃什麼,甚至一天吃六頓都可以。”

這話引起了全場哄堂大笑,誰沒有想到這個老夫子居然如此搞笑,還真是寓教於樂了。

蒙毅不為所動繼續說道:“蒯夫子能吃,一年某就算他吃了100萬錢,但他花費也就是1100萬錢,他的億萬家產也不過花了十分之一多點,某再多算一點,溫飽思yin欲,蒯夫子有錢,再娶八個小妾幫他花錢,購買寶馬豪車,這樣某多算他花費2000萬錢,他這一年也隻能花費3100萬錢,還剩下6900萬錢,而且這還是蒯夫子一年的收入,今年的錢他還沒有花完,第二年,上億的錢財又在工匠的努力下砸向了蒯徹夫子。”

“哈哈哈!”再次的笑聲更大了。

英布笑道:“沒想到蒙毅這家夥居然還是說滑稽戲的高手。早知道他有這本事,當年讓他做什麼夫子直接招他進戲曲團算了。”

張良卻嚴肅道:“蒙毅可沒有這本事,必定是李斯教的,他被大秦耽誤了,以他學術上的能力完全可以成為一代宗師。”

蒙毅就行道:“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蒯徹夫子的錢財不會重新流入到這個模型當中,這個模型每年就會缺少6900萬的財富,工匠的購買力不足,蒯徹夫子也沒有辦法花光全部的財富,他的財富越增加,這個模型當中的財富不但不會增加,還會逐步減少,最終工匠沒有足夠的錢財來購買,他們自己生產出來的貨物,於是就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產能過剩,按照這個模型的理論,工匠越努力的生產貨物,他們就會越購買不起貨物,這就解釋了十年前的那場危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