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說是我大漢除了北海艦隊,南海艦隊之外最強大的海上勢力。更重要他們已經在天竺占據一座城池,看他們是想要壟斷天竺的貿易,朝廷萬萬不能放任他們壯大,不然他們割據天竺必定成為我大漢的隱患。”天竺商社這麼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瞞得住,最開始蕭何本來也沒有注意,畢竟在大漢成立的商社也不止一起兩起,天竺商社最多隻是規模大一點而已。
但當等蕭何知道這些諸侯連私兵都加入進去,火炮也有幾百門,火槍兵超過了上千人,而且他們還在天竺攻占了一個城池,這一下引起了蕭何的重視,這股力量甚至能顛覆大漢的小型諸侯國,隻是蕭何還在想如何應對天竺商社,他本人就病倒了。
徐凡聽到這個消息一臉愕然,這不就是翻版的東印度公司,大漢成立一家這樣的商社是好是壞?
一時間徐凡也沉思起來,按理來說多了天竺這個幾千萬人的大市場,對大漢的工業化是有好處的,市場擴大產能過剩的危機能延緩好幾年時間。
但大漢的情況肯定和牛牛不同,天竺能做日不落帝國最耀眼的明珠,但卻做不了大漢的明珠,徐凡估計大漢的人口是天竺的兩倍,而且以天竺的製度。真正有消費能力的隻怕不到百萬。
而曆史上牛牛的人口隻有天竺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天竺能成為他們的商品傾銷地,20個奴隸養一個老爺輕鬆,但總不能讓一個奴隸養兩個老爺吧。
大漢工業隻能靠內循環,就現在全球的人口都不知道突破兩億沒有,要遵循牛牛那一套,全球的血即便是被大漢吸乾了那也完成不了工業化。
這就是為什麼曆史說出現兩次萌芽,卻從來沒有發芽長大的原因,因為大漢的體魄就沒有他生長的土壤。大國和小國進行工業化的過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徐凡明明知道天竺近在咫尺也不願意過去的原因,大漢的體量太大了,隻能靠內循環。
而且徐凡受到後世影響,其實是不太願意殖民天竺的,有南洋,澳洲,美洲這種好消化的地盤不要,死磕天竺做什麼。
從資本的利益出發,天竺顯然是一個比南洋好十倍百倍的地方,南洋對資本來說,那就是一塊爛地,除了少數幾種特產,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當地雖然有幾百萬的土著,但沒有消費能力的人對資本而言,連牛馬都不如,連種地都種不好的土著,連壓榨的資格都沒有,開發南洋他們還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來開發,可以說隻能賺點辛苦錢。
而天竺就不一樣,有上百萬的貴族高端消費市場,又有幾千萬的牛馬讓他們剝削,在這種地方是最容易完成資本增值的,這才是資本的天選之地。
但從文明擴張的角度出發,那麼南洋比天竺好消化十倍百倍,南洋等地廣大的地區隻有幾個文明的小火苗,他們甚至連國家都沒有,隻要大漢不把他們當成奴隸看,他們很容易接納大漢,而且南洋的人種和大漢是相同的,這就導致大漢不需要像西方那樣偷家換人。
同樣的頭發,同樣的膚色,徐凡可以宣揚是一家人。就是膚色就這發型,就沒有幾個人會不相信,加上文明碾壓級彆的差距,當地的土著隻怕也會想辦法找一個漢人祖先,這些地方開墾發展出來,大漢就可以消化。
其他幾塊大陸也差不多是這樣,美洲的文明可能高級一點,但那也隻是一個摩登的原始文明,連輪子都沒有發明,空缺的科技樹太多了,根本阻擋不了大漢的同化,徐凡隻要把他們歸類為殷商文明,再拿幾件古董給他們的巫師就能做實這件事。
不是有一個傳說,說周武王滅了殷商之後,有一隻殷商後人不滿周人的統治,他們乘坐木舟渡過了海洋,來到新大陸。
想到這裡,徐凡覺得要找一下叔孫通,多召集一些曆史學家,曆史證據要準備好,還有輪子曆史的缺失也要想辦法幫助他們彌補,比如可能是因為在海上待的太久,懂做輪子的工匠都死光了,所以他們去了新大陸才不會坐輪子。
可不能像西方人那樣做的太粗糙了,失去富裕的加成,祛魅之後,太多的缺陷難以自圓其說了,幾千年前的莎草紙,虧他們說得出來,看看我們這邊竹簡都炭化了,還要用專門的藥液才能弄清楚上麵的文字,作假也不專業一點,也就不怪大家疑問連連,當初吹牛吹的太高調,現在已經開始反噬自己了。
而從文明的擴張來說,天竺卻是一塊硬骨頭,不要看後世互聯網上有多少嘲諷三哥的笑話,人家再怎麼說也是幾千年的古老文明,雖然武力差一點,但地球消失了多少古老的文明,但人家能流傳幾千年,在後世也是一直生存下去,而且人家即便遭受了各種打擊,依然在穩步的推進工業化,光這點就勝過很多文明了。後世有多少國家被工業化絆住腳,死也進不去,從這點而言,人家就是優秀的,超過了九成的國家。
幾千年來,有多少入侵者衝入了這塊土地,但最後終究變成了天竺的模樣,從文明生存的角度出發天竺文明是非常成功的。
大漢殖民天竺,隻怕也是會跟天竺的其他入侵者一樣有去無回,同化成為天竺一樣的模樣。更加不要說天竺的四等人種製度是徐凡最討厭的製度。但他同時也明白能學好很難,學壞就非常容易,大漢的這些貴族隻怕更喜歡這套製度。
所以現在的天竺對大漢來說,幾乎不可能消化,甚至還會腐化大漢健康的軀體,對大漢來說連雞肋都算不上,隻能算是帶毒的肉,吃下去得不償失。
但大漢的諸侯商賈卻不會這樣想,在他們眼中,天竺就是一塊上等的肥肉,他們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把想把這塊肥肉擺上餐桌,天竺商社就是他們的碗筷
蕭何發現徐凡沉思半天也沒有回應,於是說道:“陛下,陛下?”
徐凡反應過來道:“天竺的事情內情複雜,朕還要多思考幾天。”
蕭何鬆口氣道:“陛下能重視就好。”
而在一旁的劉邦恨鐵不成鋼,陛下明顯是讓你交代後事,你不為自己子孫後代爭取一些利益,還操心政務做什麼。
於是他隻能替蕭何說道:“陛下,您看這宅院,可有一份像大漢丞相的府邸?某遼東沛國的地主老財,他們家的府邸也比這大呀。蕭祿他們三人因為缺乏教導,現在也碌碌無為,陛下,您可不能讓忠良寒心呀。”
徐凡看了看蕭何的府邸,普通四合院樣式,屋內的裝飾也極其簡樸,大致相當於於大漢的中等人家了,可以說在大漢的官吏當中是極其少見的。
大漢貴族的俸祿都不差,漢吏的待遇也不差,天子雖然提倡節儉,反對奢靡,但不會要求所有人都這樣,隻要合法所得,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日常的生活作風不會太浪費東西,天子也不會另眼相看。大漢的官吏都知道,天子重視能力,而不是能力之外的品德,所以很少有官吏在徐凡麵前裝簡樸,因為得不償失,因為你能裝一時,不能裝一世,被人戳穿了,反而臉上不好看。
蕭何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某的後代賢德,就學我的儉樸,他們自然成才,如果後代不賢,再大的榮華富貴也保不住。”
徐凡道:“我大漢講究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丞相為大漢操勞了近十年,讓大漢的財政收入增長了兩倍,勞苦功高,不賞,不足以服眾,蕭祿幾人朕會安排好,丞相就安心養病。”
而後徐凡把蕭祿幾人叫來道:“你們照顧好你們父親,做好此事,你們對大漢來說就是立下了大功。”
“諾!”蕭祿三人道。
徐帆回到燕宮之後,令人找來天竺商社的情報。這才知道原來這兩年前有個天竺的僧侶逃到南中韓國,被張不疑收留。張不疑這才獲得了天竺的道路,而後他找胡亥組建了一個船隊,想要去天竺銷售絲綢等貨物,卻沒想到天竺本地的城主太過於貪婪,居然自己做海盜,而這個海盜他也做不明白,被胡亥帶領幾千人擊潰,胡亥他們反而占據了城池。
徐凡了解天竺商社的來龍去脈之後,招來丞相葉騰,曹參兩人,把這情報交給這兩人看。
兩人看完之後,葉騰遲疑道:“陛下是覺得這天竺商社有問題?”
要是對後世的封建國家來說,出現這麼大的一個武裝團體,而且還遊離在朝廷之外,還在海外占據城市,這幾乎就相當於明目張膽的造反了。
但大漢不同,他是分封製的,諸侯都有屬於自己的武裝,而且海貿興盛之後,大漢的各大船主也有自己的武裝,水手就屬於半職業化的軍人,每艘遠洋的貨船都有一定的武器裝備,他們隻要向朝廷報備了,沒有在大漢境內胡來,朝廷一般也不會管。
天竺商社在葉騰看來就是規模大一些,裡麵不是大漢的諸侯,就是大漢的貴族,都是自己人,自然不會擔心他們弄出什麼事來,至於占據天竺的各把城市,這更沒有什麼好值得關注的了。敢欺負我們漢人,打死也是活該。
至於他們占地為王,這更不算事,大漢的諸侯領地哪年沒有擴張,遼東的諸侯連大海的幾個海島都沒有放過,英布和趙佗兩個人,因為邊界的問題,時不時來一場小衝突,打官司都打到諸侯大會上,韓信都快把整個冰原包進自己的諸侯國當中,他一個諸侯國的麵積比中原都廣大,南洋的船長們動不動發現一個無人島,然後把海圖上報給朝廷,請求朝廷分封,以前大漢朝廷還會封個男爵,勳爵意思意思,但後麵發現南洋的荒島太多了,再這樣下去,朝廷的爵位就不值錢了。
於是定下了一個標準,島嶼上有5000人,最起碼有1000大漢百姓,這才給個勳爵,島嶼上有上萬百姓,並移民兩千漢人,這才給男爵。有這樣強烈的對比,在天竺占領一個城市能算事?
本章完